-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PDF
第 30卷 第5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30, No.5
2010年9月 QUATERNARY SCIENCES September,2010
doi:10.3969/j.issn.10017410.2010.05.21 文章编号 1001-7410(2010)05-1030-14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
① ② ① ③ ①
杨海军 李曰俊 师 骏 肖安成 黄少英
② ① ④ ② ②
吴根耀 王怀盛 王 霞 赵 岩 刘亚雷
(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库尔勒 84100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① ②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 310027;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建管理项目部,库尔勒 841000)
③ ④
摘要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位于南天山南麓,是南天山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南天山造山楔向塔里木盆
地推进的结果。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以挤压冲断构造为主,伴生有挤压走滑构造和盐相关构造。以盖层滑脱冲
断为特征,伴生有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主滑脱冲断层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逐渐抬升,而且,“厚皮”
构造向造山带方向越来越发育,“薄皮”构造向盆地方向越来越发育。整个褶皱冲断带从东到西冲断作用发生的时
间基本一致,起始于中新世中-晚期并一直持续到现今;冲断高峰发生于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褶皱冲断带的形成
过程为前展式,由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推进。受地层剖面结构、沉积建造、基底起伏、所处的构造部位等因素控制,
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从东到西划分出4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库车、乌什、
柯坪和喀什北褶皱冲断带。每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在共性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变形特点。
主题词 南天山 褶皱冲断带 构造变形 陆内造山 晚新生代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文献标识码 A
征和形成演化过程。
1 引言
2 南天山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位于南天山南缘
(图1),西起喀什,经柯坪、乌什、拜城、库车至轮台, 南天山褶皱冲断带是南天山造山楔向塔里木推
呈狭长条带状北东东方向延伸,长 1000km,宽50km 进过程中改造塔里木边缘的地层而成。作为一个统
至 100km。它是南天山晚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过程 一的构造变形系统,它具有一系列的共性:1)以挤
中,造山楔不断向塔里木盆地推进,改造塔里木盆地 压冲断为主,伴有挤压-走滑断层和盐相关构造;
北缘的地层而形成的,是南天山陆内造山作用的重 2)构造变形以盖层滑脱冲断构造(“薄皮”构造)为
要记录。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是研究陆内造 特征,伴有基底卷入型断裂构造(“厚皮”构造);
山作用及其前陆褶皱冲断带的良好的基地,同时,也 “厚皮”构造主要发育于褶皱冲断带的根部(即靠近
是中亚地区研究喜玛拉雅造山作用远程效应的天然 造山带部分),向褶皱冲断带的前锋方向,“薄皮”构
实验室。而且,褶皱冲断带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 造逐渐占据主要位置,直至完全是“薄皮”构造;
源,已经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显然,南天山晚 3)褶皱冲断带的主滑脱面/褶皱冲断带的底面,由
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地质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