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吊古战场文-GEOCITIESws.DOC
弔古戰場文
主旨 本文通過描寫陰深的古戰場、士兵作戰的慘烈情況和戰士屍橫遍野的慘況,表達作者對戰死沙場的戰士的同情,並對統治者的不斷用兵的政策提出嚴厲斥責。同時,作者亦表達他的政治主張──只有行王道,才可使四夷賓服,避免戰禍。
內容與寫作技巧剖析 ? (1) 內容剖析溫習表 作賦的原因
1.古戰場的環境:(a)地形:無盡的沙漠,河流像帶子,群山交錯。(b)天氣:寒冷如結霜的早晨。(c)氣氛:風聲淒厲,陰暗淒慘。(d)植物:「蓬斷草枯。」(e)鳥獸:「鳥飛不下,獸鋌亡群。」2.亭長之言:天陰時,古戰場往往傳來鬼哭。3.借古諷今:戰爭殘酷教人傷心,無論是秦代、漢代或近代都常有戰爭。
從軍苦況
1.征途極遠,萬里奔走。2.長期作戰,連年暴露。3.生活艱辛,「沙草晨牧,河冰夜渡。」4.不知歸期,「地闊天長,不知歸路。」5.生命無保障,「寄身鋒刃。」6.無處傾訴,「腷臆誰訴。」
征戰不休
1.秦漢以來戰爭不斷。2.「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胡漢交戰
1.時間:寒冬2.地點:大漠3.景況:北風吹起大漠的黃沙
戰鬥過程
1.將帥輕敵:敵兵到了軍營門口,才倉皇應戰。2.胡兵計劃:攔截軍用物資,又橫腰襲擊士兵。3.兩軍廝殺:敵我相搏,喊殺聲令山川震動暈眩,聲勢浩大,足以分裂江河,又好像閃電打雷般。4.漢軍投降:都尉剛投降,將軍又戰死。5.苦戰情形:擊鼓氣力用完了,箭射光了、弓弦斷了,兵刃交鋒、寶刀折斷,兩軍近距離拚命。6.內心矛盾:若士兵投降就終身成為外族俘虜,作戰的話便戰死沙場。
戰後慘況
1.死傷慘重:屍體塞滿巨港之岸,鮮血塗滿長城下的洞穴。2.氣氛悲淒:山谷寂靜,長夜漫漫,風聲淅淅;亡魂集結時天色昏暗,日光寒冷,地上草短,月色愁苦慘白,令人傷心。
懾服四夷
1.正面例子:(a)戰國時李牧用趙兵大破林胡,開闢土地千里。(b)周朝驅獫狁到太原,在北方築城,全軍凱旋而歸。2.反面例子:(a)秦朝築長城,殘害百姓,萬里土地都染上鮮血。(b)漢朝耗盡全國力量,攻打匈奴,結果財盡力疲,雖佔領陰山,可是死傷極多,功勞抵償不了損失。
作者感慨
1.替士兵申訴:誰人都有父母、兄弟、夫婦,他們活著並非是統治者的恩賜,但他們卻要在沒有罪過的情況下被殺害。2.軍眷的苦楚:(a)不知從軍的家人的死活。(b)傷心目愁,在夢中見到出征親人。(c)親人戰死亦只能望天遙祭。(d)擔心死者未能領受家人的致祭,使得魂魄沒有依靠。3.反戰思想:完全消除戰禍的辦法──奉行王道令外族為天子守衛邊境。
? (2) 寫作技巧溫習表 講求押韻
1.如第二段中先是押「戍、募、露、渡、路、訴」等韻,而其後押「之、夷、師、奇、為、嘻」韻。2.換韻的地方正是內容轉折處,可見押韻是跟內容相配合。
善用偶句
1.「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沙草晨牧,河冰夜渡」等。2.「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3.「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4.「魂魄結兮天沈沈,鬼神聚兮雲冪冪。」
駢散並用
文中除多用偶句外,間中亦用散句。例如「吾聞夫」、「吾想夫」、「吾聞之」和「亭長告余曰……將近代歟?」
前後呼應
文中的第三段多處呼應首段,例如描寫戰場天色深沉,陰雲密佈,寒風凜冽,呼應「黯兮慘悴,凜若霜晨」。又如描寫鷙鳥休巢,戰馬徘徊呼應「鳥飛不下,獸鋌亡群。」
借古諷今
表面是寫古代戰場,實際是諷喻當時的統治者,「秦歟?漢歟?將近代歟?」便已點明諷喻的意圖。
善於營造氣氛
如「黯兮慘悴,風悲日曛……鳥飛不下,獸鋌亡群。」透過描寫日光、風聲、飛鳥等事物來營造蕭瑟荒涼的氣氛。另「鳥無聲兮山寂寂……月色苦兮霜白。」營造戰後戰場上傷心慘目的氣氛。
模擬會考試題 ? 1)試指出作者在文中所引用的史例。(10分) 答: (a)戰國時,李牧為趙國大破林胡,闢地千里,使匈奴逃跑了。(2分)(b)漢初與匈奴打仗,結果財盡力疲。(2分)(c)周室驅逐獫狁,後來在朔方築城防禦。(2分)(d)秦築長城以防外族,弄至大量人民死亡。(2分)(e)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雖然奪得陰山,但士卒死者數萬。(2分) ? 2)試指出作者認為歷代征戰不斷的原因。(5分) 答: (a)「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就是指帝王不重視禮樂教化,視之為迂腐不實際,因此武將可用出其不意的方法攻伐別人,以致戰亂連年。(3分)(b)許多統治者不懂處理與外族的關係,草率用兵,但又不會用人,招致敗績,勞民傷財。(2分) ? 3)作者認為怎樣才可以永遠避免發生戰爭?(5分) 答: 文中最後一句:「為之奈何?守在四夷。」便是作者對自古以來戰爭不斷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2分)此句是說只有帝王奉行王道,使四方邊境上的少數民族歸附,為天子守衛邊土,才可徹底免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