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与不均衡经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与不均衡经济发展.DOC

序言 本書是英國社會學社編輯的系列叢書之一,這一系列叢書之目的是評估和反映當代社會學之發展,所著重的是近年來社會和經濟生活的重要變遷,以及社會學分析這些變遷的方式。本書認為過去幾十年的一重要變化是――都市研究的興趣復甦。主要是從都市社會學的歷史脈絡和其相關聯的社會理論之爭論著手說明。討論範圍主要涵蓋:工業再造和都市經濟變遷、社會隔離和都市不平等、都市文化、都市象徵、都市消費過程,以及都市政治。 都市社會學,就其較廣泛的意義而言,是考量資本主義與現代性二者之牽連,城市既是資本主義經濟力的產物,亦是現代文化張力的場所,透過它,可以察看當代經濟、文化和政治變遷之形式。 第一章 前言 都市社會學它包涵的範圍很廣泛――從都市建築到交通混亂、都市生活經驗、群眾的行為、住宅計畫等等。圍繞如此大範圍,讓人難以區分何者不是都市社會學的領域?因此早在1955年,Ruth Glass指出「並無(都市社會學)這種有其獨特領域的學科,『都市』一名稱幾乎可應用於各個目前社會學研究之領域,在這種情況應用於所有一切,變成為無意義 」。 過去三十年很難歸納這門學科的核心,因為組織主題的原則有眾多差異。這些提醒我們的觀點,都市社會學的歷史是不連續的,並不圍繞單一主題呈線性的演進。雖然並無累積的傳統,但有一些重複的主題和脈絡圍繞都市社會學運轉。例如: 都市是否有其獨特和普遍性。 在人們必然想到地方有其自己的認同和特性。 都市生活如何受當地社會結構的影響。 是否不同類型的居住型態會產生相對應的社會聯繫。 如何解釋都市化的歷史和人口集中於城市、城鎮和大都會? 城市空間結構之基本性質是什麼? 如何解決了解都市問題,像擁擠、污染、貧窮、流浪者、犯罪和街頭暴力。 都市政治事物是如何進行。 都市社會學者在選擇這些主題,他們的焦點常搖擺不定。都市社會學過去的成就最好理解為資本主義與現代性之關係的延伸探索。現代性之定義有高度爭議,最近的眾多文獻著重於轉移至「後現代」之推定,但保留現代概念為描述特定經驗樣式。有一深刻體認的是伯曼,他將「現代性經驗」當作研究西方美學反映於城市生活之中心組織。 現代性的矛盾經驗與傳統生活方式相對立,後者因為比較不開放和可以操縱,社會較安全和可預測。大部分都市社會學家,尤其是早期的學者皆著迷這種現代經驗。 資本主義指西方社會的經濟秩序,生產是以追尋利潤而組織,使得所有權人終將保有利潤,而那些並不共享所有權者被迫僅能受僱工作。這種剝削的經濟關係產生社會階級的不平等,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性質。追尋利潤也導致動態的、 競爭的、衝突的、容易有危機的經濟系統。這些強而有力的經濟力量必然會影響都市本質,1960年代與1970年代的都市社會學家,受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復甦之影響,遂集中注意於都市狀況的資本主義根基。 都市社會學需要採取綜合性的處理法,綜合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與現代性及文化分析的最佳要素,將主題重新定位於較接近社會學學科的核心,以及釋都市經驗。 第二章 都市社會學的根源 第二章第一節 1900~1930年代都市社會學的發展 現代社會學追求其根基常回到三個領導理論者――馬克思、偉伯、與涂爾幹――他們皆對都市現象無多大興趣。三位皆以分析十九世紀新工業社會的其他原則特性為主要考慮。 馬克思――新的資本社會被分割為擁有財產的中產階級和缺乏財產的勞工階級,因階級衝突和劃分而產生激烈震盪。 韋 伯――強調傳統權威的消失和理性科層體制的興起。 涂爾幹――則持較樂觀的看法,人們因了解到在一高度分工的社會可以互相依賴,而學習到合作。 不論馬克思、偉伯,和涂爾幹的理論著作,社會學在二十世紀初成為一門學科,主要的關切是都市生活的本質和分析,一般可稱之為「都市問題」 ――失業、貧窮、社會的不安、無根、擁擠等等。 第二章第一節第一項 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學派在建立都市社會學上扮演特殊重要的角色。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派克發表城市一文,關懷都市生活因此明顯化,鋪陳了都市社會學必要研究的議程。這學派接著產生了二大類重要作品:一是關於芝加哥「自然區」之區位圖,另一是城市中各種社會群體的一系列民族誌。 芝加哥學派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伯齊思模式的都市型式,這是以1920年代芝加哥土地使用模式為基礎,企圖描繪現代都市社會隔離的基本模式。此同心圓模式代表都市成長的理想類型(見圖)。伯齊思將這模式看成區位模式重要性的證據:當城市擴大時,一波波的「侵入」就發生,人們擴大他們的區域到其他地區,造成不同社區間的競爭,以及都市形式的改變。 另一代表芝加哥學派研究的民族誌,這些民族誌是詳細研究芝加哥都市生活的個別層面,其焦點集中於弱勢、不安定和短暫性。最出名的包括:幫派 、遊民 、舞廳舞者 、黃金海岸與貧民窟。民族誌皆以參與觀察為基礎的實地研究。這些對派克所議的計畫有頁獻: 「人類學, 人文科學, 至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