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夷长技以为师.PDF
师夷长技以为师
) ) ) 以天津机器局的朝鲜学徒为个案研究
(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100102)
: 1880 , / 0
/ 0, 。/ 0
。, 、
、, , 。
, ,
, 。,
。
:
1881 年) 1883 年间, 天津机器局中出 了一群朝鲜学徒, 他们在津局中辟有专馆, 不仅学习军械
制造, 还涉猎西语及西学, 并曾与在津学习的神机营学徒交互影响。对于此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研究
¹
中朝关系史的著作 多有忽略。而学界对津局的研究, 多侧重它的创立原因、发展阶段及历史评介,
而对津局在技术输出方面的关注不多。对津局朝鲜学徒的专项研究, 笔者限于学识, 见及王勇则一
º
文 , 但不曾涉及神机营与朝鲜两类学徒交互影响的过程, 而津局所扮演的角色也无介绍。此外, 朝
»
鲜学徒领选使金允植留有笔记5阴晴史6, 刘顺利 将该笔记进行了整理和解读, 但金的笔记多从朝鲜
角度出发, 刘在整理解读的过程中则基于中朝交流的视角进行分析, 较少利用津局方面的历史文献,
使得刘著对清廷、李鸿章及津局洋务官员的主张语焉不详, 即此前研究多侧重于学员的/ 学0 , 而对作
为/ 先生0 的天津机器局其/ 教0 的过程探讨较少, 本文即侧重于/ 教0 的过程, 梳理/ 教0 的来龙去脉, 比
较同时期天津机器局给神机营所派学徒/ 教0之过程, 以图展 天津机器局中洋务人员学习西方技术
的体认和对之取舍的动态过程。
一、天津机器局朝鲜/ 来学往教0 的由来
1876 年日朝签订5江华条约6后, 西方列强接踵而来, 朝鲜呈内忧外患之势。面对西方的强烈冲
击, 朝鲜开始思及自强之策, 学习近代的军事科学技术。1879 年10 月7 日, 朝鲜致仕太师李裕元致永
平太守游智开一信, 希望/ 拟仿古外国人入学之例, 咨请礼部拣选明干人员在天津等处学习军器武
备0 ¼。11 月5 日李鸿章在上奏此事时, 认为/ 该国讲求武备, 实难再缓。因缄覆游守, 告以所请似属
可行0 ½。而其练兵制器, / 俾获有成, 藉作自强之基, 增我藩篱之固0 ¾。
¹ 研究中朝关系的著作较多, 笔者在此仅举一例, 王明星: 5韩国近代外交与中国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此书仅在
最后中朝关系大事记中提及此事。
º 王勇则: 5近代首次来华学习军工的外国留学生6 , 5环球军事62008 年第1 期。
» 刘顺利: 5王朝间的对话: 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6 ,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下文简称刘著) 。
¼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5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二卷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2 年, 第394 页。
½ 5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6 第2 卷, 第394 ) 395 页。
¾ 5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6 第2 卷, 第394 ) 395 页。
# 147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 年第4 期
尽管朝鲜内部对于派员前往中国学习军械制造提出了诸多问题: 如海外诸国留驻北京/ 非学也,
乃通商也0 , 未有成例; / 军器事系于兵部0 , 而朝鲜来学往教/ 事系于礼部0 事权难以协调; 学徒在津不
熟悉情形, 容易造成不良影响等等, 但朝鲜国王坚排众议, 认为朝鲜派往中国学习军器制造, / 非一非
再, 则祗论事之紧漫而已, 初行与否, 有不可顾也。况此事之出于学造备御之策者乎, 从当更为处分
矣0 ¹。1880 年5 月, 朝鲜国王下旨要求朝中官员以/ 学行纯笃、吏治优异、技艺精敏、干局通炼、缮造
兵械、能解算术0 º为标准分别举荐数人, 以派往天津学习。7 月9 日, 朝鲜国王以讲究武备事, 咨请北
京礼部, 正式提出派员来津学习武备。
8 月29 日, 礼部奏朝鲜国王咨称, 该国讲究武备, 恳为转奏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