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断层与地震1弹性回跳学说:岩层受力会产生弯曲如果受力更大.DOC
一、斷層與地震
1. 彈性回跳學說:岩層受力會產生彎曲,如果受力更大,超過了斷裂限度,它就會斷裂,並且回彈產生振動,造成地震。
2.岩層受力導致破裂,若破裂面兩側的岩層有相對位移,這種構造現象就稱為斷層;破裂面即為斷層面。
3.當岩層受力斷裂在斷層面上產生位移時,釋放出來的能量就是以的方式向外傳遞。地震時我們感受到的地面振動,就是地震波通過造成的。
4.地震規模可以代表能量,一般採用芮氏地震規模,5.0以下為小地震(事實上規模4.5以上就可能引起災情),7.0以上為大地震。同一次地震發生時所釋出來的能量是一定的,所以同一次地震由不同測站推算出來的地震規模皆相相同。
5.地震強度則是地震發生後,某一地點地表振動和破壞的程度。通常離震源愈遠震度愈小所以一般是以同心圓狀由震央向外遞減。二、臺灣的重大地震災害
1.臺灣地處板塊交界之處,地震活動頻繁。多數為無感地震會造成災害的地震,平均每年約發生一次。
2.地震災害破壞房屋、道路、橋樑、水壩等建築物及供電、供水和天然氣管線。
在地震時,常常會同時引發火災,水管又被震裂,水壓不足無法即時救火。所以地震發生時,應注意熄滅火苗且關閉電源。
3.臺灣的地震帶
西部地震帶:大致與臺灣島的長軸平行,分布於臺灣島的西部,寬約80公里。地震發生的頻率雖較其他地震帶低,但震源淺淺(約十餘公里),災情較嚴重;例如921集集大地震的震源,在地表下約8公里處。
東部地震帶:大致包含宜蘭、花蓮、臺東及相鄰海域,其北端和環太平洋地震帶相連,南端與菲律賓地震帶相連,寬約130公里。。
東北部地震帶:此帶由蘭陽溪上游一帶及蘭陽平原向東北延伸至琉球群島,。
◎1~4題為題組
現今地震學使用彈性回跳學說,來說明地震發生的原因。學說的大意是岩層受力會產生彈性變形彎曲並儲存能量,如果受力彎曲更大,超過了彈性限度,它就會斷裂,釋放能量並且回彈產生振動,造成地震。
1.如右圖所示,當此斷層發生活動,右側上盤將會如何?(A)不動(B)向上(C)向下(D)水平位移。答:B。
2.政府已經公告了全活動斷層的危險地圖將活動斷層分為3類第1類最危險的活動斷層是已知一萬年內有活動歷史或是曾經伴隨地震發生錯動的斷層。關於活動斷層的認知下列一項是錯誤的(A)新斷層比老斷層有更高的活動性(B)第1類活動斷層將來再次活動的機率很高(C)活動斷層復發週期愈短爆發能量愈大(D)人類應該避免在活動斷層上居住。
答:C。關於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的敘述,何者誤?(A)震度決定於某一地點地表振動和破壞的程度(B)依中央氣象局對有感地震的震度分級標準分為1至7級震度無小數點(C)芮氏地震規模採對數計算故規模6的釋出能量是規模3釋出能量的2倍(D)同一地震,不同距離測站收到的震波振幅不同但經過距離修正測出的規模值應該差不多(E)若有多次地震密集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稱為主震之前為前震之後為餘震。
答:C。若不考慮人口密集度臺灣西部的地震威脅度比東部大原因可能是什麼?(A)西部地震次數較多(B)西部地震規模較大(C)西部地震震源較淺(D)西部地層岩石密度較高(E)西部海水淺易引發海嘯。
答:C。下列何者是造成全球大部分地震的主要原因(A)火山爆發(B)地下核爆(C)斷層活動,釋出巨大能量以波動方式傳遞(D)太陽系附近的超新星爆炸。
一般而言,距震愈近,則(A)震度愈大(B)地震規模愈大(C)地震時間愈久(D)預警時間愈長。下列有關斷層的敘述,何者正確?多選(A)逆斷層是由水平壓力造成(B)正斷層是由水平張力造成(C)聚合性板塊邊界常見正斷層(D)上盤相對於下盤往上升為正斷層(E)臺灣常見逆斷層。下列哪一種斷層需要水平壓力才能產生且斷層活動時常釋出巨大的能量?(A) (B) (C)
。
( C )5. 就板塊構造而言,臺灣何處發生深源地震的機率較少?(A)東北部地震帶(B)東部地震(C)西部地震帶(D)各地機率相同。
臺灣位於哪一個地震帶因為有板塊在此隱沒所以淺源至深源地震皆有(A)中洋脊地震帶(B)歐亞地震帶(C)環太平洋地震帶(D)轉形斷層地震帶。
84
8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