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沪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虎丘记--沪教版

虎 丘 记 (袁宏道) 一、关于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万历16年中举人,万历20年中进士,万历23年任吴县县令,颇有政绩,不到两年就辞官归隐。后又出仕官场,官至吏部主事、稽勋郎中。著《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兄长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公安派”在文学上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他们的作品也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抒发个性,清新流畅。但由于不适当地强调表现自我表现,忽视社会现实,因而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比较贫乏。 二、关于《虎丘记》 虎丘,山名,又名海涌山,在苏州西北七里。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曾埋葬于此地,三日后有虎踞其上,因而得名。此地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 本文记述了中秋之夜虎丘游人如织的盛况,既有对虎丘月夜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聚饮欢歌场面的描写。作品刻画细腻,情致盎然;语言浅显,清新流畅。 三、齐读课文: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 倾城阖户( ) 下迨蔀屋( ) 雷辊电霍( ) 姸媸自别( ) 属而和者( ) 荇藻凌乱( ) 尚识余言( ) hē dài bù gǔn yānchī zhǔ hè xīngzǎo zhì 兴阑( ) 交衢( ) 觞客( ) 瓦釜( ) 皂隶( ) 靓装( ) 樽罍( ) lān qú Shāng fǔ zào jìng liàng zūn léi 四:疏通课文字词句(第一段) : 1、独以近城故 : ……的缘故(原因) 2、而中秋为尤胜 : 更加盛况空前 3、栉比如鳞 : 排列 4、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 没有办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 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山上并没有险峻的高岩或幽深的谷壑,只是因为离城近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歌声的游船,没有一天断过。凡有月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或雪天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像穿梭织布一样。 (这景象)又以中秋更为盛况空前。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装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出动,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就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菜,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樽里盛的酒就如云彩一样奔流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漫天的云霞铺在江面上一般。即使是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 四:归纳第一段文意 : 去城可七八里,近城, 虎丘位置地形: 无高岩邃壑 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中秋游览盛况: 重茵累席,置酒交衢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 四:疏通课文字词句(第二段) : 布席之初,呕者百千 : 歌唱 分曹部署,竟以新艳相角: 部分 安排 较量、竞赛 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不久 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 白色的绢 一切瓦釜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