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们用歌声抒发对红土地思念
他们用歌声抒发对红土地思念前不久,在本报参与举办的《北京市第七届老年合唱大赛》上,记者被一支参赛队伍独特的气质和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所吸引,上前一问才知他们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该团是由40多年前曾经赴云南下乡,现生活在北京的知青组建的一个群众性的业余艺术团体;大赛上他们以无限的深情演唱了云南歌曲《赶圩归来》和《请到天涯海角来》,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聚在一起
记者向该团的现任团长陈太愚了解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他们这些满怀豪情的知识青年,从祖国各地奔赴北大荒、内蒙古草原、陕北老区、云南边陲等地接受再教育,当时从北京到云南的知青有八千多人,陈太愚就曾是云南恩茅澜沧县惠民农场的知青,他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4年。陈团长告诉记者:他们这些知青都特别有知青情结,虽然如今大家都离开了那片土地,但知青的经历给大家的一生打上了烙印,他们忘不了那留下他们青春印记的红土地。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年逾六旬也大多数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对那片红土地的思念和惦记与日俱增,于是他们就成立了“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建团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弘扬红土地知青热爱生活和展示自强不息精神的窗口;艺术团还是一个为红土地知青晚年生活提供自我服务的平台。艺术团以知青情结为纽带,发扬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旨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及较高素质的和谐团队。艺术团下设:合唱团、舞蹈队、话剧队、乐队、摄影沙龙等单一艺术类别的分团。目前团员有一百多人。
陈团长介绍,他们团的人员素质较高,有: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员、空政文工团独唱演员、东方歌舞团演员、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栏目编导、中央歌剧舞剧院的资深美工、中央新闻出版单位的知名编辑记者、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教授,还有中国传媒大学的动漫教授等等,这些专业人才为艺术团的创作、排练、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们的艺术团成立两年多就有了较大的影响和成绩。
他们的心一直挂念着红土地的乡亲们
陈团长介绍:八千子弟艺术团的成立是他们几年磨合的结果。2009年底,在京的赴云南知青筹备了一个纪念他们上山下乡40周年的联谊活动,知青中的专业艺术人才和业余文艺活动骨干借此机会组织了起来,于2010年1月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了一台专题文艺晚会。晚会立意深刻,形式多样,艺术感染力极强,受到广大老知青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好评。
紧接着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大旱,云南知青们又紧急行动,用4天的时间赶排出了一台《爱心化雨抗旱救灾——情系红土地赈灾晚会》,并在晚会中募集十多万元的捐款,于第二天在全国10余省市卫视联播的赈灾晚会上捐献给了云南灾区。该举动被中央和北京以及全国各地数十家媒体报道。赈灾晚会结束以后,众知青纷纷在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感言,过后他们把大家的感言编成集锦,大家互相鼓励。陈团长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赈灾义演晚会全国联播前,还有一个插曲:导演不让主持人春妮和我们送款的知青代表在语言中出现“知青”的称呼,而以“在云南生活和工作过的人们捐款”表述。这件事把我们气坏了。当时在现场,我们紧急打印了并高举起“北京赴云南老知青祝福灾区人民”的标语。摄像机连续n次给了特写,也统统播出去了。从这次以后红土地只要有困难就有北京知青的身影。自此备受云南知青的“八干子弟艺术团”正式成立。
艺术团正向更高的阶梯攀登
让八千子弟艺术团骄傲的是,在他们成立之初,就被中央电视台刚刚开设的《歌声与微笑》栏目选中,入选第一批录制节目的老年艺术团,他们的节目在春节期间播出,并作为栏目优秀节目重播,使团员们备受鼓舞。八千子弟艺术团在很短的时间里,艺术造诣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团队建设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声誉。特别是他们以主打“民族情、知青情、边疆情、红土情”为主要特色,以演唱云南地区歌曲为主要形式,还有就是他们以身着自己制作的云南当地少数民族服装为自己的特色,在演出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据说他们所穿的少数民族服装有十多个民族的呢!
现任团长陈太愚最后意味深长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还为自己创作了一首歌曲《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
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西双版纳迷茫呼喊,瑞丽江边血泪思索,曼老水库悲壮号子,红河两岸连天炮火。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群山莽莽胶林似海,稻谷飘香醉了江河,云雾茫茫茶山涌翠,甘蔗甜透彩霞云朵。
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十年风雨锤炼摔打,四十年征程扬帆拼搏,我们有自己的雪山草地,我们有自己的长征组歌。
每每在演唱这首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眼含热泪,这首歌是八干子弟艺术团的标志。祝八千子弟艺术团在北京的文化舞台上,像版纳风光一样婀娜多姿,像瑞丽江畔一样迤逦迷人,像红河激浪一样汹涌澎湃。
活动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