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孝报恩 我要叫你一声爸爸
以孝报恩 我要叫你一声爸爸我的家乡流传这样一首歌谣:“招拐子,养孩子,孩子大了打拐子……”所谓的“拐子”,就是一个男人甘愿一生不娶,名不正言不顺地同另一个男人共同支撑一个家庭。对于这个男人,还有另外一个更加不雅的称呼:拉帮套。
谁会想到,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的,血浓于水的真情让我感动不已,永世难忘。
一
1981年,外公家建房,我的父亲作为木匠来帮工,短短1个月里,相貌堂堂、一说话就脸红的父亲赢得了母亲的芳心。这年冬天,身着红袄绿裤的母亲在乡亲的啧啧称赞中嫁给了并不富有的父亲。
1983年秋天,我来到了人间。还未分田到户的那年冬天,当队长的兴河叔把每家每户的劳力招集起来开渠,为明年的春耕做准备。那天,刚出生不久的我得了重感冒。父亲早已向兴河叔请了假,要同母亲带我去镇卫生院治病。可队里另两名劳动力因故没出工,兴河叔让父亲晚一天去给我治病。父亲没有为难兴河叔,出工了。谁知,父亲在抬石头时,不小心摔倒,被石头砸伤了腰。母亲精心为父亲调养了一个冬天,父亲仍下不了地,由此拉开了我和母亲苦难生活的序幕。
二
父亲成了残疾,走起路来,腰比奶奶的弯得还厉害。奶奶每天早晨跳着脚把兴河叔痛骂一顿,成了生产队出工前的一景。兴河叔作为队长总是一脸惭愧,他有意安排父亲去饲养棚干些轻省活计,并年年给父亲划满工分,使我家没有成为欠债户。
1984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一向办事公平认真的兴河叔最后一次利用了手中的权力,给我们家分了最好的土地,为此还得罪了许多人。
就在母亲忙得团团转时,卸了任的兴河叔走进了我家责任田。先是有所顾忌地早晚两头帮帮忙,后来,毅然夺过了母亲手中的犁把儿。我们家的责任田里有了一个健全男人的身影。
1984年秋天,我们家喜获丰收,这当然是和兴河叔分不开的。秋粮彻底归仓后,父亲对母亲说:“去把兴河请来吧,我俩喝点儿酒……”
兴河叔从此走进了我们家。
三
1989年,我奶奶去世,兴河叔里里外外地张罗。家中没有积蓄,兴河叔便拿出了他全部积蓄,那是他准备娶媳妇的钱。
父亲虽然残疾得越来越严重,可心里对这一切都明白,知道兴河叔这一生算是惨了,也看出他没有成家的打算。这年秋天,又一轮庄稼归仓,经过深思熟虑的父亲对母亲说:“让兴河住到咱家来吧!”母亲说:“你就不怕村里人说闲话?”父亲说:“我这是为你们母女将来考虑。”这年冬天,父亲在兴河叔的小屋里谈了一整天,直到傍黑儿才把兴河叔领回我家。
后来,我一直同爸爸睡在奶奶原先住的屋里。
1990年9月,母亲生下了弟弟,喝满月酒时,父亲并不高兴,母亲倒是兴奋。那天,兴河叔早早上了山,直到很晚才拉了满满一车柴回来。
弟弟长得白白胖胖,很招人喜爱。父亲在时,兴河叔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只要父亲一离开,他就抱着弟弟亲个没完,眼里满是爱怜。母亲喜不自禁,又常常叹息。
给弟弟上户口的日子到了,父亲腰疼,去派出所五六公里,走起来很困难,母亲提议让兴河叔去办。父亲狠狠瞪了母亲一眼,说:“什么事情都能让别人办吗?这是爸爸的事。”
那天,父亲走后,兴河叔破例没干活,闷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
弟弟长得越来越像兴河叔了,其实,从兴河叔住到我家那一天,村里人就明白,但弟弟的模样还是引来了风言风语。父亲放出了口风:谁的姓谁的儿,看谁敢在我的槽子后头认牲口!
1991年春耕时节,父亲牵着牛去河边饮水,被性起的牛抵伤了胸部,彻底卧床不起了,吃饭需母亲一口口喂。田里的活儿全靠兴河叔一人忙。这年秋天,我上学了。每天早晨,兴河叔都要送我到学校。从后面看去,他的头发白了,背也驼了许多。别村的同学都以为是我父亲,我说那是我叔,本村的同学就喊:“叔,叔,叔,熄灯和妈一个屋……”
一家人的开销靠那几亩田远远不够,农闲时节,兴河叔去镇上的建筑队打工,以补贴这个四处缺钱的家。
兴河叔走后1个月左右,有一天,学校提前放学,我回家看到弟弟一个人在院里玩,推门进屋看到兴河叔和母亲搂在一起,我狠狠地摔碎了门上的玻璃。西屋就是卧床不起的父亲,我嘤嘤泣泣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咳嗽了一阵,用手摸了摸我的头,什么话也没说。
从此,我总是用仇恨的目光看兴河叔,尽管他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同时,我也认定母亲下贱,不再叫她一声妈。
四
1996年,卧床整整5年的父亲终于没能挺过那个寒冷的冬天。兴河叔和母亲按照农村的习俗厚葬了父亲。在父亲垂危之际,母亲拉着父亲的手说:“甭管活着咋样,我百年之后还葬在你身边。咱不都是为了孩子?”
父亲去世,我很悲痛。我想兴河叔该美死了,但我看到他也很悲伤,话很少,只知道默默地干活,似乎比父亲活着时还忧郁。母亲曾暗中劝我许多次,让我改口叫兴河叔爸爸。可想到死去的父亲,我怎么也开不了口。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