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馆臣对《皇览》考辨得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馆臣对《皇览》考辨得失

四库馆臣对《皇览》考辨得失[摘要]针对四库馆臣对《皇览》的考辨,分析其得失:类书起源于《皇览》,是为至语;但对《皇览》最初归属的部类考辨不够。指出:作为类书之祖的《皇览》,编于曹魏时代,最初归属丙部的皇览簿。 [关键词]四库馆臣 《皇览》 类书 起源 部类 四库馆臣对于《皇览》的考辨,有得有失。其得失,一并集中在《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类书类小序中: 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皇览》始于魏文,晋荀勖《中经部》分隶何门,今无所考。《隋志》载入子部,当有所受之。历代相承,莫之或易。明胡应麟作《笔丛》,始议改入集部。然无所取义,徒事纷更,则不如仍旧贯矣。〔1〕 小序所谓“《皇览》始于魏文”,视《皇览》为类书之祖,此语厘清历来关于类书起源的争讼;但所谓“晋荀勖《中经部》分隶何门,今无所考”,则对《皇览》最初归属的部类考辨不够。 1 《皇览》是类书之祖 类书类小序首举《皇览》一书,其旨意极其清晰,即魏文帝敕编的《皇览》是类书的开山之作,这透露了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信息:一是类书始于曹魏时代,二是类书昉于《皇览》一书。《皇览》是刘劭等应魏文帝曹丕诏命编纂的官修类书。《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事类赋》提要云: 类书始于《皇览》。〔1〕 对于类书起源于哪个时代或哪一部书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四库馆臣则相当明确地指出了《皇览》一书是千古类书之权舆。 1.1 类书始于曹魏时代 类书滥觞于曹魏时代的《皇览》一书。四库馆臣此时代考辨,顿释前人之惑。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类书类第十四卷云: 齐梁间士大夫之俗,喜征事以为其学浅深之候,梁武帝与沈约征粟事是也。类书之起,当在是时。故以此录为首。〔2〕 类书兴起后,至齐梁开始兴盛,这之间只有三种类书问世:陆机《要览》、何承天《合皇览》、徐爰《合皇览》。到了晁公武时候,这些书所见甚微。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志》“杨俊传”注云: 《皇览》……合四十余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余万字。〔3〕 清人黄奭《黄氏逸书考》辑得《皇览》“逸礼”、“冢墓记”亦以篇呈现。类书初多用“篇”计,后始用“卷”,如南齐时代的《四部要略》依照《皇览》之例撰成千卷,《南齐书》卷四十“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云: 五年,正位司徒,给班剑二十人,侍中如故。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4〕 《皇览》与其抄合本至宋俱亡,而宋人王应麟《玉海》引《崇文总目》载《要览》一卷,《玉海》卷五十四里云: 类事之书,始于《皇览》(韦诞诸人撰)。〔5〕 王应麟生于南宋末,有“类事之书,始于《皇览》”之说,而晁公武结合齐、梁间士大夫喜征事之俗,断言类书起于齐、梁,这表明他无缘得见这四部类书,也没有细读过《玉海》。 后世尚有步踵晁公武此说者,更有甚者,有持类书起于六朝之说的,如明人陆深《俨山外集》卷二十一“续停骖录卷下”云: 类书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本以简约,便于文字之营构。今其书颇多,烦碎不该,反觉费力。齐梁间士夫之俗,喜征事,以为其学浅深之候,若梁武帝与沈休文征栗事之类。〔6〕 陆深袭用晁公武语句,却有断章取义之嫌,画虎不成反类犬,此乃拙劣之极。 1.2 类书昉于《皇览》 四库馆臣既已表明类书始于《皇览》,但还有后来者想独出心裁,不过,无在四库馆臣之上。这里略举其说。 《淮南鸿烈》者,……盖天下类书之博者也。〔7〕 类书之起,昉于明分部类、据物标目,盖必推《尔雅》为最先。〔8〕 《淮南鸿烈》隶属杂家,而杂家始于《吕氏春秋》。所谓杂家,张涤华《类书流别》里说得很精辟: 其兼儒、墨,合名、法,著一书而成于众手,裒群言而自立一宗者,厥为杂家。〔9〕 其言下之意是,杂家乃荟萃诸家而自成一说,杂家自立一宗,而类书不主一家。对照张舜徽《中国文献学》第二编《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里把古代文献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的区别,我们根据文献内容来源的不同,可以确定杂家为编述,乃自成一说,类书属抄纂,而不主一家。 《尔雅》是第一部字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尔雅》被誉为中国最古的百科全书类型的辞书之说,就有些不伦不类。辞书就是辞书,百科全书就是百科全书,两者关系是平行的而非隶属的。由于有这种隶属关系的错误观念在作怪,而类书具有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因此,有人将字书与类书搅在一起,就不可避免了。《尔雅》“明分部类、据物标目”,与类书“荟萃成言,裒次故实,……而区以部类,条分件系”〔9〕内涵是不一样的。 《尔雅》共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训》、《释言》阐释一般词语,后十六篇诠释社会的、自然的各种物名,即有释字义与释名物两类,但意在释名物,例同释字义。《尔雅》虽“明分部类”,但其设部,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