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doc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2001年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5万猛增到610万。在人流滚滚的就业大军中,大学毕业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逐渐淡化,“皇帝女不愁嫁”的局势已不再存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现象。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一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对策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就整体状况而言,大学毕业生大都能够正确对待就业工作,均能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就业压力过大,表现出焦虑、自负、恐惧等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 1、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毕业前,面对理想与现实、就业与失业、签约与违约、就业与考研等矛盾,常使他们难以取舍、忧心忡忡、无所适从,从而表现出焦虑情绪。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了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求职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这种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以及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胆小、畏缩、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过度自卑,会使学生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脆弱等心理现象。 3、攀高心理。攀高心理是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欣赏,使他们在求职中期望值偏高,好高骛远。择业时不能从实际出发,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以为自己什么工作都能胜任,或是看不上那单位,瞧不起这职业,盲目攀高。同时,“是我去择业,而非职业择我”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自负武断、攀比挑优,导致判断偏差,错失良机。未能如愿之时,往往是情绪一落千丈,甚至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出现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4、依附心理。部分毕业生凭借父母良好的“社会关系”优势,耐心等待工作的到来,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寄希望于就业形势的好转,盼望工作的到来,这是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的结果。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由于从小受父母呵护有加、包办一切的影响,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我责任感和独立决策能力,在就业竞争中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择业是过多地依赖他人。比如一些独立能力较弱的女生受传统文化、家庭环境的影响,就业时存在依赖心理,如果家人不能帮助谋取一份好工作,便会寄希望于某种社会关系,并努力去寻找这种关系。这种依赖心理继续发展,就会变成依附心理,觉得只要找个条件好的男友甚至嫁个有能力的丈夫,自己有无工作、工作理想与否都无所谓。还有个别毕业生缺乏竞争精神,被动就业,静候“理想单位”来相中自己,或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政府,或依靠父母寻找、依赖学校推荐或等待政府安置等。 5、恐惧心理。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某种可怕情境时所表现的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求职屡遭挫折后,便产生了恐惧感,遇到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 6、急躁心理。急躁是一种不良心境,和冷静是对立的,其主要特征是情绪高涨或低落。大学生在职业未能最终确定以前,普遍都有急躁心理。这种急躁的心理,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常常会引起异常的生理反应,比如出现头痛、头昏、消化紊乱、心慌、睡眠障碍等躯体化障碍,有时还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常见的有逃课、损坏东西、报复、迁怒于人、嗜烟、嗜酒等。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顺利就业,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违纪违法。 7、懈怠心理。近年来在大学毕业生中还出现了“不就业一族”。有一些毕业生因对工作岗位挑挑拣拣,出现“高不成,低不就”,自动放弃就业机会;有的在校园附近租房,一边打工,一边找工作;有的干脆呆在家里靠父母伺候。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考研、出国、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等原因而选择“不就业”。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而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市场尚不完善,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就业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心理产生了巨大冲击,从而使学生就业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急躁、偏执和抑郁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受功利倾向的影响。他们在择业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目前的利益,缺乏职业的社会意识、长远意识,从而表现出就业过程中为利益所牵引,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最优等。 2、学校因素。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训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