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中地区国小教师对水土保持认知与教学应用之现况分析.ppt

大台中地区国小教师对水土保持认知与教学应用之现况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台中地区国小教师对水土保持认知与教学应用之现况分析

國小生態教育體驗 —以台灣大蟋蟀為例 碩專一學生:吳翠屏 學號 一、研究動機 國小階段的學童對於生活環境中的小動物充滿好奇心與探索動力,教學者在課程設計中若能巧妙的運用學童的此特質,提供完整的生態過程與體驗,落實生態教育之啟蒙。 多年來家蠶在國小教材中,已是學習認識昆蟲的代表性生物。然而像家禽般的飼養家蠶,並無生態教育的完整性。 在校園中複製昆蟲棲地,以供昆蟲棲息,不但是最方便的教學場域,又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育。所以生態教育體驗所選擇的的素材,更彰顯其重要性。除了考量昆蟲是否容易觀察及飼養,其棲地的安排與布置,亦是生態教育體驗的重要關鍵,台灣大蟋蟀剛好符合上述特質。 二、研究目的 探究學童飼養經驗對昆蟲概念建構的影響。 探究透過飼養昆蟲體驗課程安排,學童對棲地環境概念學習獲得情形。 探究完整的棲地概念飼養體驗,學童學習興趣之影響 三、文獻探討1 -台灣大蟋蟀相關研究 學名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一年發生一代,是唯一掘地洞的蟋蟀。 成蟲於5~7月間羽化,7~9月間產卵在巢穴底部的卵室,卵呈塊狀,並以土塚覆蓋,一隻雌蟲產卵數為100~200粒,卵期約30天。 若蟲孵化後第4~5天由母巢穴爬出,另築巢穴。以若蟲越冬,若蟲期約10個月,成蟲期約2~3個月,體長約40mm。 攝食、生活習性等特質,對植物生長具有通氣、分解、沃土等三大貢獻。並非傳統上視為之害蟲 。   三、文獻探討2 -體驗教育 體驗教育的宗旨和方法,簡言之是教育人士希望能學員能透過直接經驗(direct experience)和焦點反省(focused reflection),讓學習者經歷一系列設計好的活動,在活動過後或活動中經由引導者或老師的引導,讓學習者透過活動裡發生的事情去反思,然後產生學習,進而應用在現實的生活裡面,進而增廣見聞、培養技能以及釐清價值觀(郭等, 2009)。 三、文獻探討3 -體驗教育 體驗教育是一種教導孩子「學習如何學習」和「在生活中學習」的一種教育模式。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累積的速度早已凌駕我們學習的需要,如果只依恃學校學習的知識,已不足以應付往後生活與工作職場中的各種需要,唯有透過親身的體驗,學習效果才能來得深遠,「動機」讓孩子自動自發,學習也更加充滿樂趣。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留在其宣言中明示,未來人類的四大學習主幹是:「學習如何做人、學習如何做事、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學習如何學習」的想法不謀而合。 三、文獻探討4 -生態教育的內涵 「生態」狹義的生物學解釋,指的就是自然環境 以廣義的解釋「生態」,則是指依個系統中各成員之間,具有生態性的相互關係,如經濟活動、社會生活等。 當我們以狹義的「生態」,來作為生態教育中〝生態〞二字的內涵,此時生態教育常被視為動物學、植物學等知識的教育(王鑫,1999) 廣義的生態教育內涵,則應該俱備除了單一學科或多門學科的知識教育,還必須是一個整體的、整合的,並融合一切的廣義生態內涵的教育系統 三、文獻探討5 -環境教育基本理念 緣起於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發表「人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環境的問題,開始了對環境教育的關切與研究,而後經歷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及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 三、文獻探討6 -環境教育 早期環境教育的本質,在進步主義所推展的就是「戶外教學」或「田野教育」(郭實渝,1999),當時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學生接觸大自然,單純的對自然環境生態做瞭解及研究的對象。後來隨著工業革命的各種科技及經濟發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及自然環境破壞,也讓戶外教學為主要內涵的環境教育演變成以環境保育為主要內涵。因此在設計、發展及建構教育體系時,就必須站在「所有的教育都是環境教育」的基本理念上(郭實渝,1999),所重視的課程整體規畫,強調的都是永續發展的概念(王鑫,1999) 三、文獻探討7 環境教育與生態教育的關係 九年一貫課程於民國90年正式實施,其中環境教育已被列為六大重要議題之ㄧ,並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其中生態教育是包含在環境概念知識內涵之中,教導學生暸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 以廣義的生態教育而言,環境教育是植基於生態學基礎之上的科學,以 生態學的觀點進行環境教育,只是一種回歸本質的教育方式(陳錦雪、王佩蓮,2003),因此生態教育是環境教育的一環。 四、研究方法 1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