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命毒物黄曲霉素,就隐藏在这些食物里~
致命毒物黄曲霉素,就隐藏在这些食物里~
有一种毒素,
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
是目前发现的稳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
一旦形成,很难去除。
它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AFT),又称黄曲霉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土壤当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AFT已发现20余种。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
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在肝癌病人中,与黄曲霉素接触较高的人群远远高于正常饮食的人群;黄曲霉毒素也可损伤肾脏,还会降低免疫能力。
黄曲霉素多大剂量可以致癌呢?
黄曲霉素1mg就是致癌计量。国内外对于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都做了明确的限量规定,例如我国规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应低于10微克/公斤,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应低于0.5微克/升,婴幼儿奶粉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M1,代乳品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B1。
我们有时吃到的苦瓜子、苦花生,就很有可能含有黄曲霉素。不过这样剂量非常小的摄入不用担心,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体外。
黄曲霉素可能隐藏在这些地方
发霉的花生、玉米、谷物、豆类等
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最容易藏有黄曲霉毒素,如玉米、花生等,一旦霉变黄曲霉素含量就很高,特别是花生最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如果一包花生里有一颗花生霉变,最好将整包花生都扔掉,因为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极易牵连霉变;还有大米、小米、小麦、豆类、薯类也会含有黄曲霉素,因此如果米饭有异味了最好不要再吃了。
另外,动物肝、调味品等食品中也常被检出,蔬菜水果、饮料、酒类等其他食品少见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发苦的坚果
除了花生,黄曲霉毒素还存在于瓜子、杏仁、开心果等坚果中,坚果在霉变过程中会产生黄曲霉素,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如果经常食入会增加肝癌风险。大家在吃坚果前也一定要仔细检查是否霉变。
小作坊榨的油
小作坊的生产工艺大多比较简单,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无法去除有害物质,如果原材料发霉,所榨出的油中就可能带入黄曲霉素,所以买油应认准有信誉的大品牌。另外,久放的植物油也可能会产生少量黄曲霉素。
用久的筷子
用久的筷子,洗后没干很容易滋生黄曲霉素,大家在使用筷子时,每天都要观察一下,筷子表面是否附着斑点,特别是霉斑。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表示该筷子很可能已经发霉变质,不可继续使用。建议筷子半年换一次,用完及时仔细清洗,洗干净之后及时晾干,或者尽量使用铁筷子。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黄曲霉素中毒
对于黄曲霉素,
一般的烹饪加热没用,
简单清洗霉菌后食用也不靠谱,
除去霉变部分再食用,仍有风险~
那么,
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如何避免黄曲霉素中毒呢?
剔除霉变粮粒
由于黄曲霉素在整批粮食中的污染分布不均匀,烹饪前要把霉烂、长毛的花生、豆类及时捡去。凡已霉变的食品,要禁止食用,也不要用它们喂养动物。如果动物所吃的食物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则毒素也可能进入奶、蛋和肉。
长时间高温作用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中心最高温度为100℃)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用高压锅有一定的灭菌效果,正常情况下煮一两个小时以上相对比较安全。如果食物上生了黄曲霉菌最好丢掉,如果发霉不是很严重,可以对能清洗的食物进行彻底清洗再暴晒后进行食用(如花生之类的干果)。
加盐
食用油中的黄曲霉素,通过加热加食盐炒或煮,去毒效果更好,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
反复搓洗
米中黄曲霉素主要分布于米粒表层,淘米、花生时用手搓洗三、四遍可除去大部分黄曲霉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少年中国说钢琴谱五线谱 完整版原版.pdf
- (2024年高考真题)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数学真题.docx VIP
- 小学六年级全册体育教案.doc VIP
- 2024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2025注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前必背笔记.pdf VIP
- 2025年小学生软笔书法兴趣培养的研究[五篇] .pdf VIP
-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说课.pptx VIP
- 碳捕捉与封存(CCUS)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与挑战研究报告.docx
- 2023年月嫂资格证考试《母婴护理师、母婴保健师》知识题库(含答案).pdf VIP
- 航天飞机任务2007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