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议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
小议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摘 要】利用音乐可促进语文教学:①利用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训练朗读能力;②利用涉及的音乐内容、辅助学生理解作品;③利用音乐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娱乐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这可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气、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
我的教学生涯首先从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开始,两年后,我又成为一名专业语文教师。在对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音乐和语文之间的联系,二者是相互渗透融合的。我充分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利用音乐的节奏美和音律美,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好的音乐作品,必须是旋律、节奏、力度和速度的完美结合,而文学作品也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朗读中,音乐的特点体现得最突出。
1.节奏
古代诗歌都讲究节奏、韵律,要通过反复朗读体味它的音乐美。诗句中的音步(停顿)和声音的强弱、长短等因素,构成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这就是节奏。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有两种:
(1)按句式划分:
四字句两拍(即二二式),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五字句三拍(即二二一式),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七字句四拍(即二二二一式),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按意义划分:
主、谓、宾之间有停顿。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词组与词组之间有停顿。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教学中,首先告诉学生以上的知识,在学习新诗中,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然后划分节奏。一般情况下,学生大都按句式划分,但在一些句子中,按此法划分行不通,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划分节奏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于是我提醒他们再认真看注释,学生看后恍然大悟,原来“三秦”、“五津”是地名,不能把他们拆开。节奏划好了,读起来就会琅琅上口。
2.语气语调
歌曲的演唱要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声调唱。例如《黄水谣》主要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日本的侵略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以唤起民众拿起刀枪、保家卫国,这首歌适合用悲婉凄凉的声调唱。而《保卫黄河》是一首抒写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抵御日寇的雄壮气概的歌曲,则需要用坚定、高昂、充满必胜信心的声调唱。
语文教学中,朗读也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在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选择语气语调来读,才能很好地表现作品。例如冰心写的《纸船》,表达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思念之情、需用深情低沉的语气语调,而何其芳写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主要是赞颂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新面貌,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要用清新明快的语调来朗读。
朗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语速、节奏快慢、语气的轻重、感情的变化等。总之,要有节奏美和韵律美。节奏美和韵律美在语文朗读中的充分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课文中涉及音乐的内容,辅助学生理解作品
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要在了解创作背景、作家思想感情等基础上去品味、感受,文学作品也如此,在一些作品中有涉及到音乐方面的内容,如果对音乐不熟悉,要理解作品就很难。如果熟悉音乐,并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
《在声音的世界里》一文,开头就是“我至今忘不了孩提时代听到过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这段话,对初一学生来说,实在太深奥了,于是,我在未讲课之前让学生欣赏了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简介了瞎子阿炳的生活经历后,让学生再次感受这“断肠音乐”,待学生品味后,导入课文,这样效果很好,学生很喜欢,既品味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又学到了知识。
在学习歌剧《白毛女》选段时,由于手上没有该歌剧的碟子或录像带,只有剧中的《红头绳》、《北风吹》这两支歌的磁带,我就照书上场景布置,再适当加一些动作、旁白、配上歌曲《北风吹》,表演了喜儿等爹爹回家过年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了解了歌剧是以歌为主,兼有场景布置、舞蹈动作、对白等这一艺术表演形式;接着又欣赏《红投身》,引导学生体味欢快、活泼的旋律、感受杨白劳疼爱女儿及喜儿得到红头绳的欢喜心情,进一步了解这部分是为黄大仁大年三十催租抓人形成对比。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音乐知识,如果能很好利用它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作品,分析作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歌曲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娱乐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
假如你爱看歌舞晚会,再了解一些乐坛动向,你会发现,现在流行给古诗配乐,使之作为歌曲出现。成功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婉转、清新、自然的音乐味使很多人着迷,在教学实践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