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制服议(清)杭世骏.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制服议(清)杭世骏   自《檀弓》心丧之制定[2],于是门人之于夫子[3],若丧父而无服。然犹群居则绖 [4]。汉夏侯胜死[5],窦大后为制服[6],以答师傅之恩。而东汉风俗,遂为制杖[7],同 之于父。甚且有表师丧而去官,延笃[8]、孔昱[9]、李膺[10]、宣度[11]、刘焉[12]、王 朗[13],其较著者也。而应劭尝讥之[14]。至晋定新礼,从挚虞之议[15],谓:“浅教之 师,暂学之徒,不可皆为之服,或有废兴[16],悔吝生焉[17]。”于是无服之制,相沿至 今,未之有易。   杭子曰:甚乎,虞之教人以薄也!师者,匠成我以进德修业者也[18],于其死而等诸 途之人,在人情为寡恩,在礼制为厥典[19]。钱教之师,暂学之徒,以之几圣学[20],较 儒术,固不可同日语;然向者既有北面之义[21],民生于三而事如一[22],教不同而伦则 同,为制服以厚俗也。若谓其浅教暂学,而预申废兴悔吝之说,浇季末俗[23],将遂有逆 师畔教[24],藉口实于挚虞之议;而传道授业解惑之儒[25],竟至甘受菲薄而莫能以师道 自立者[26]。故吾之议,谓师死不可以不制服。   其制奈何?吊服加麻,三月除之,此魏玉肃[27]、郑称之礼也[28]。吊服加麻,既葬 除之,此宋庾蔚之之礼也[29]。《礼》,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春秋疏》云:逾 月亦三月也。此五服之缌也[30]。其服奈何?朱子之丧[31],门人用缌麻,深衣而布缘 [32]。何北山之丧[33],王鲁斋定议[34],玄冠端武加帛[35],深衣布带,加葛绖履[36] 。金仁山易之为玄冠加帛[37],绖带方履。今可仿其意而变通之,玄冠绖带可也,三月不 宴不听乐,三年心丧。   注释:   [1]制服:丧服。[2]檀弓:《礼》的篇名。心丧:在心里悼念。《檀弓》中规定老师 死后,弟子“心丧三年”。[3]夫子:老师的尊称。《檀弓》载,孔子死,门人不知是否 该穿丧服,弟子子贡说:“过去颜渊死,夫子就像悼念儿子,但不穿丧服。如今夫子死, 我们要像悼念父亲,只是不穿丧服。”[4]绖(dié):丧期时结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 《檀弓》:“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以出。群居则绖,出则否。”[5]夏侯胜:字长公, 是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创始者,曾为汉昭帝皇后讲授《尚书》。他死后,昭帝后素 服,以报师傅之恩。[6]窦太后:应为上官太后,即昭帝后。[7]制杖:丧杖,丧棒。服丧 制礼中,有的规定居丧时手持丧棒,有的规定不持丧棒。为庶母、诸父丧,则制杖。[8] 延笃:字叔坚,东汉人。因师丧而弃官,同时有五个侯府聘征他,皆不就。[9]孔昱:字 元世,东汉灵帝时补洛阳令,以师丧弃官。[10]李膺:字元礼,东汉时人,以同郡荀淑为 师。荀淑死,李膺时为尚书,上表请服师丧。[11]宣度:东汉时人,为老师张文明制杖。 [12]刘焉:字君郎,东汉时人,以师丧辞官。[13]王郎:字景兴,三国时魏人,其师杨赐 死,弃官服丧,不应征辟。[14]应劭:字仲远,东汉时人。著《风俗通义》三十卷,中有 《愆礼篇》,大意指责当时人为师制杖,其师皆属权势声望之人,结果有的人亲属死了不 服丧,却为师服丧,由此世风不正。[15]挚虞:字仲洽,西晋文学家。晋朝重新制定礼 志,采纳了他不为师服丧的建议。[16]废兴:此指尊师与不尊师,犹言反复、变化。[17] 悔吝:悔恨,悔不该。[18]匠成:造就,培养。[19]阙典:缺少制度、法制。阙,通 “缺”。[20]几:近,引申为比较。[21]北面:学生敬师之礼。《汉书于定国传》:“定 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22]这句出自《国语#8226;晋语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 知。”[23]浇季:风俗浇薄的朝代末。浇,薄。[24]畔:通“判”。[25]这句指当老师 的。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6]菲薄:轻视。[27]王肃:三国 时魏经学家。王朗的儿子。[28]郑称:三国时魏国人。他与王肃关于师制服的观点大致相 同,见唐杜佑《通典》。[29]庾蔚之:南朝宋人。著《礼论钞》。《通典》记载了他有关 师制服的论述。[30]五服:丧服以亲疏为差等,共分为五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 功、缌麻。缌(sī):缌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其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31]朱 子:即南宋理学家朱熹。[32]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所穿的一种衣服,上衣和下 裳相连。布缘:用布镶边。[33]何北山:何基,字子恭,南宋理学家,人称北山先生。 [34]王鲁斋:字会之,何基的学生。[35]玄:黑色。端:一种服装,又称玄端,黑布衣。 武(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