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盘谷记(清)梅曾亮.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小盘谷记(清)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1)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 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 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2)不得他 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 (3),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4),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 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注释:   (1)卢龙山:即狮子山,在南京西北约二十里处。明太祖朱元璋曾败陈友谅于此。(2) 謦(qǐng请)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3)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 往深山避兵之处。(4)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 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译文:   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 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 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 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 斜,形状象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 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象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 “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 荡漾,象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 概就是了吧。”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 人。   梅曾亮(1786—1856),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 。道光二年 (1822)进士。梅曾亮少喜骈文,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姚鼐主讲钟山书院,二人 俱出其门 。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二十余年,承姚鼐余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 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梅曾亮生当封建制度解体之际,主张“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 ,他有些比较客观的“因时”之作,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但表示束手无策。梅曾亮曾批 评骈体文矫揉造作,但他对于散文的见解,基本上未脱桐城派窠臼。虽然他还认为“性情 异,文章亦异”,但也只是桐城派内部的大同小异。因此,他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选声练 色,姿韵安雅,笔力微弱,与其盛名不能相符。梅曾亮作文之余,常以悲欢为诗。著有 《柏枧山房集》三十一卷。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