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系农科教 坚守三十载
情系农科教 坚守三十载“只要农广事业需要,我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再苦再累也心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征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激活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热情。为适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1980年12月12日,国家农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业部、农垦部、中国农学会联合发文,成立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决定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手段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农学基础知识教学。湖南省人民政府响应中央10部委号召,决定依托省农科院农学会成立相应机构开展对全省农民的教育培训。院领导不约而同地把目标锁定到了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在院植保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的向镇澜身上,抽调他着手湖南省农业广播学校的筹备工作。
万事开头难,筹建一所学校更是难上加难。向领导汇报,找部门协调,下基层调研,组建基本队伍……每一项工作无不倾注了向镇澜和筹备组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争取领导的支持,向镇澜在几次约不到专题汇报机会的情况下,干脆蹲守在领导家附近,在寒风中足足等候了四五个小时,当晚归的领导看到冻得直打颤的向镇澜时,感动地在呈批件上签了字。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成立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湖南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市州和县市区参照省里作法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省、市、县(市、区)、乡(镇)的四级办学和管理体系,从而开辟了农民职业教育的新领域。
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远距离教育学校,线长面广,如何确保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向镇澜和每一个农广人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家住宁乡县农村的农广校学员李兰芝,父亲早逝,家庭经济拮据,不满20岁的她就苦苦支撑着全家人的生活。向镇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看望李兰芝,鼓励她坚持学习,并给予资助。在向镇澜的鼓励下,沉重的家庭担子并没有压倒李兰芝,白天干农活时,她把收音机带到田头地头,夜晚在油灯下坚持温习农广校课程。后来,她不仅学完了农广校全部课程,还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研究生,现已出任海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为了真正让农民通过参加农广校学习后发家致富,向镇澜经常深入到基层分校教学班和村组,了解学员和广大农民的学习需求,探索学用结合、进村办班等新路子,率先在全国农广校系统将中专班办到村级,办到农民家门口;率先提出学用结合的办学思路,让学员边学边用,学以致富。这些尝试和探索得到了中央农广校的充分肯定,多次在湖南召开现场会,推广湖南省农广校的作法。
向镇澜从农广校筹备创办到发展壮大,虽然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是一名普通干部,但他从无怨言,而是勇挑重担,始终发挥骨干作用。他常说“只要农广事业需要,我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再苦再累也心甘”。
1990年9月,为迎接全国农广校科教兴农经验交流会议在湖南召开,他担负起会议材料的起草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夜以继日赶写材料,不料引起嵌顿性疝病发作,绞痛一股股袭来,汗水一串串滚落,手脚一阵阵颤抖。当想到会议时间越来越临近,他紧咬牙关,鏖战两天两晚,终于提前交稿。当他被送到医院救治时,已造成部分组织坏死,医生嗔怪道:真是不要命了?!
“为了农民素质教育,有些事不能硬擂,既要实干也要巧干,关键是要干成事!”
在湖南农广校系统曾流行一首打油诗:农广校真好笑,不像机关不像校,没场地没机子(设备),没师资没票子(经费)。这正是农广校创业时期艰苦条件的真实写照。
1992年,向镇澜被任命为副校长,分管财务科和综合科,协助学校一把手开展各项工作。当上副校长的他,仍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既当好管家,又当好办事员。特别是在宣传推介农广校办学思想、办学形式、办学成果等方面,他不遗余力,亲力亲为,拿出看家本领,搞调研、写报告、编简报、印画册、上报刊,他就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发表在各类报刊的就有100多篇,其中有的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发表,有的获得全国报刊一等奖。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农广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了,得到了更多领导的重视和部门支持。1996年省财政厅同意设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各级农广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业务工作。各级农广校在专项资金的引导下,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了投入力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省124所市、县级农广校中有40所学校有了自己的教学和实训基地,浏阳市、宁乡县、通道县、安化县、邵东县等农广校的办学工作已跨入全国农广校系统先进行列。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进一步惠及普通农民,各级各部门对农民培训、农民教育的支持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农广校的地位、职能日渐弱化,招生日益滑坡,学校甚至面临生存的严峻考验。就是在这一关键时刻,2003年,向镇澜出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