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讯素养的定义
* 親愛的老師您好 感謝您選用本書作為授課教材,博碩文化準備本書精選簡報檔,特別摘錄重點提供給您授課專用。 說明: 1、本教具為非賣品,不得作為商業之用。 2、本教具僅授權使用原著作為授課教材之教師作為教學或研究等學術用途。 3、本教具未授權提供學生任何拷貝、影印、引用、翻印等行為。 4、教師若需申請網站或內容授權,可透過您的博碩業務協助處理,謝謝。 博碩文化: 總公司:台北縣汐止市新台五路一段112號10樓A棟 電話:(02) 2696-2869 分機 313 傳真:(02) 2696-2867 網址:.tw 客服信箱:school@.tw 出書提案信箱 schoolbook@.tw 請老師填入姓名主講 博碩文化出版發行 課本:資訊科技概論 資訊科技概論 第十章 資訊倫理與法律 課前指引 近年來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國內十分盛行網路部落格文化,除了作為個人日記抒發心情、宣洩情緒或分享快樂,也能專注在特定的議題上提供評論。甚至以悅耳的背景音樂來吸引瀏覽者,讓瀏覽者能親身享受版主的音樂饗宴。 章節大綱 備註:可依進度點選小節 10-1 資訊素養與倫理 10-2 智慧財產權簡介 10-3 科技新專題-影印的合法性 10-1 資訊素養與倫理 認識資訊素養 資訊網路科技雖然能夠造福人類,例如消防救災可藉由衛星監測地面環境與各種災害的發生。不過也帶來新的危機,例如雇主任意監看員工的電子郵件,當然構成網路通訊隱私權之侵害。 二十一世紀資訊技術將帶動全球資訊環境的變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與多元文化的社會發展,除了人文素養訴求外,資訊素養的訓練與資訊倫理的養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資訊素養的定義 傳統素養(traditional literacy):個人的基本學識,包括聽說讀寫及一般的計算能力。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在目前這種媒體充斥的年代,個人使用媒體與還要善用媒體的一種綜合能力,包括分析、評估、分辨、理解與判斷各種媒體的能力。 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在資訊化時代中,指個人可以用電腦軟硬體來處理基本工作的能力,包括文書處理、試算表、影像繪圖等。 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認識、使用與處理通訊網路的能力,但必須包含遵守網路禮節的態度。 資訊倫理的重要 網路駭客多半具有優秀的資訊使用能力,更包含了良好的資訊素養,有些只是把侵入他人的電腦系統當成是一種自我挑戰。但在目前的資訊社會及法律規範下,不論是有無破壞行為,都已構成了侵權的舉動。 之前曾發生有人入侵政府機關網站,並將網頁圖片換成色情圖片。或者有學生入侵學校網站竄改成績。這樣的行為其實都已經構成刑法「入侵電腦罪」、「破壞電磁紀錄罪」、「干擾電腦罪」等,應該依相關規定處分。 資訊倫理的定義 (1) 就是探究人類使用資訊行為對與錯之問題,適用的對象則包含了廣大的資訊從業人員與使用者,範圍則涵蓋了使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 例如目前最常用來追蹤使用者行為的方式,就是使用Cookie這樣的小型文字檔,透過瀏覽器記錄使用者的個人資料與瀏覽網頁的行為,但也同樣可能有資料外洩的機會。 而網站管理者是否能夠遵守約定,不輕易洩露客戶機密,或者追蹤客戶的個人行為,這時資訊倫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資訊倫理的定義 (2) 資訊倫理的標準(1) 資訊隱私權 主要就是討論有關個人資訊的保密或予以公開的權利,也就是什麼樣的資訊使用行為,會可能侵害別人的隱私和自由。 資訊精確性 討論資訊使用者擁有正確資訊的權利或資訊提供者提供正確資訊的責任,也就是除了確保資訊的正確性、真實性及可靠性外,還要規範提供者如提供錯誤的資訊,所必須負擔的責任。 資訊倫理的標準(2) 資訊倫理的標準(2) 資訊財產權 是指資訊資源的擁有者對於該資源所具有的相關附屬權利。簡單來說,就是要定義出什麼樣的資訊使用行為算是侵害別人的著作權,並承擔哪些責任。 資訊使用權 是在探討維護資訊使用的公平性,與在哪個情況下,組織或個人所能取用資訊的合法範圍。例如企業監看員工電子郵件內容,在於雇主與員工對電子郵件的性質認知不同,也將同時涉及企業的資訊使用權與員工隱私權的爭議性。 10-2 智慧財產權簡介 著作權的內容 著作財產權的存續期間,於著作人之生存期間及其死後五十年。至於著作權的內容則包括以下兩項: 「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分述如下: 合理使用原則(1) 是即使未經著作權人之允許而重製、改編及散布仍是在合法範圍內。其中的判斷標準包括使用的目的、著作的性質、佔原著作比例原則與利用結果對市場潛在影響等。 在著作的合理使用原則下,也就是法律上不構成著作權侵害的個人使用型態,合理使用不影響著作人格權,與合理使用相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