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低年级语文词句训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低年级语文词句训练

浅议低年级语文词句训练摘 要 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正文中的词句,才能读懂文章内容。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学过的新词句、难理解的词句和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句,这些词句都要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浅议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词和句的概念,同时以多种方法,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关键词 低年级 词句 训练 一、词的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联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抽象地讲解词的意义,具体做法是: 1.演示法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及表示状态方面的形容词,可以进行动作或物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三册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的“叼”,教学时教师用食指和拇指比作乌鸦嘴,捏一片纸,比作乌鸦“叼”着一片肉。蜜蜂的腿上沾满了花粉,什么叫“沾”呢?教师把干净的手指头,往黑板下的粉笔灰上一接触,便“沾”上粉笔灰了。演示法可以具体帮助学生明白地理解词义。 2.观察法 课文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地表示着课文中词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插图理解词义。如,《学画》一课有“王冕看得出神”一句,句中的“出神”是什么意思?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接着问:“王冕是怎样看荷花的?”学生看图后回答:“王冕集中精力地看荷花。” 我告诉学生,这就叫看得出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词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课文中有好多词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现象,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就要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这些现象。如,夏天在打雷下雨前,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和周围的景物,在学习“乌云密布”时,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义。 3.造句法 学生学习词语,目的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过的词要懂得意思,大部分会用,有些词义也只能结合用词造句来解释。如,第四册《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时,对教师说:“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其中的关键词“……虽然……但是……”,对低年级儿童不好用语法术语解释,只有在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造句练习,才能使学生理解词义。我给学生举例造句说:“今天虽然下了大雨,但是全班同学没有一个缺课的。”学生也试着造出一个个句子来,学生能造出符合逻辑比较通顺的句子时,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该关联词了。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可是、终于”等虚词,也可用造句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 4.联想法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有时贯穿全段,有时反映全文,这就要紧密地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第二册《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有“果然”一词,学生不易理解,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有关内容。我问学生:“鲁班怎样想的?”学生引用课文作了回答。我又问:“鲁班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他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试,果然比斧子又快又省力。”然后我再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想一想“果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事实和所想的相符合。”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词义,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句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那些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重点句、及内容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都要帮助学生理解。做法是: 1.看图想象法 课文中有许多反映句子意思的插图,理解句意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真实事物,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三册《虹》一课中有“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像一座七色的桥。”这一句讲了“虹”,又讲了“桥”,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弄不懂。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熟读句子,再仔细观察插图,边观察边想象,学生就会明白:这句话讲的是虹。因为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样子像桥,所以把虹比成七色桥。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句意,也培养了观察及想象能力。 2.层层提问法 对课文中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弄清句子的意思。如,第四册《养兔日记》一课有“李老师让我们把那只母兔单独放到一个大笼子里”一句,学生读后弄不清意思。教学时,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①这句话讲的是谁干什么?②谁怎样干什么?③谁让谁怎样干什么?④为什么要把母兔单独放到大笼子里?学生思考后逐题回答。回答了这几个问题后就弄清了这句话包含的几个意思,弄清了谁是主要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长句子的能力。 3.重点词解法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只要把重点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如,第二册《送雨衣》一课:“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这一句就要抓装还在”、“紧张”这两个重点词的解释来理解全句。理解了主要的词语,学生就会明白周总理白天和黑夜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还那样关心小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 4.句子比较法 在低年级的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