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有效防治杨扇舟蛾.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如何有效防治杨扇舟蛾

浅议如何有效防治杨扇舟蛾摘要:通过连续几年对杨扇舟蛾的综合防治,杨扇舟蛾发生明显的下降。 关键词:综合防治; 杨扇舟蛾 1 习性与危害 杨扇舟蛾在 新蔡县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地面落叶、树皮裂缝或基部老皮下以及寄主附近的墙中和屋檐下结茧越冬。5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3代成虫羽化;8月下旬第4代成虫羽化;第5代卵期5~6天,10月上旬幼虫开始陆续老熟化蛹越冬。在驻马店以第3、4代幼虫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1.1 幼虫在卵壳附近的叶片上群集剥食叶肉 2~3龄分散群集缀叶成苞,集聚在叶苞内取食,叶苞干枯;4~5龄分散危害,取食全叶,仅留叶柄,白天幼虫将叶卷起,在鲜叶苞内躲藏,夜间取食。4~5龄期幼虫食叶量大,占总量的85%以上,该虫具有世代重叠的现象。 2 虫情调查 从2009年开始,新蔡县森防站在驻马店市森防站的指导下,对本县22个乡镇39个固定测报点中的400个监测单元进行了杨扇舟蛾防治系统类型调查。每个调查单元调查20株树,调查主要因子有树龄、树高、胸径、样地代表面积、有虫株数、虫口密度等,外业调查结束后进行虫情及发生面积汇总。划出当年轻、中、重发生区的面积和分布范围。 在防治期间,为做到科学有效,每年我们对这400个抽出专职人员在5~9月份选择有5~10个代表性的林地由专职测报人员开展杨扇舟蛾虫情系统调查,采取标准技法进行,每点调查20株树木,每隔3~5天调查1次,以此推算不同虫态单虫口密度,分别制定相应的防治时间、防治措施。 3 防治模式 3.1 化学防治 3.1.1 树冠喷雾。在重发生区和中等发生区用机动高压喷雾叶,喷施5mg/kg苯氧威和5%甲维盐。在防治每3、4代幼虫时,为解决世代重叠,可以在上述药液中加入高效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做到又杀虫又杀卵。 3.1.2 根部注滴。根部注滴防治杀虫率高达98%以上。其关键技术;①施药方法:要杨树主干或主根基部,用木工钻、手动打孔机或机动钻孔机打孔。打孔深度穿透树皮2~3cm(打孔要有一定的角度,2个以上的孔要分布在不同方向,便于药液流动),打孔后立即用注射器或滴管注药,稀释5~10倍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或45%久效磷等,每孔注药1~3ml,注药后用泥土堵上药孔。②用药量:2~3年生杨树单株用药3ml,4~5年生用4ml,6~7年生用6ml,8年以上大杨树用药8~10ml。树龄每增加1年用药量增加1ml,但单株用药量最大不得超过25ml。③作药时间;根据杨扇舟蛾发育进度以及注药后48小时见效的实际情况,要求在6月5日~25日进行。 3.2 人工摘除虫苞 杨扉舟蛾幼虫在2~3龄时有群集取食、缀叶成苞的习性,易于摘除,且此期叶片损失量小,此法适于低虫口发生区的1~2年生杨树,防治时要抓住每2代的幼虫期。 3.3 生物防治 生物制剂进行喷雾防治,为克服单一生物农药不杀虫卵和药效慢的问题,利用灭幼脲或Bt粉剂加少量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叶面喷洒,Bt使用浓度为600倍液,灭幼脲和菊酯类使用浓度均为1000倍液。防治重点为杨扇舟蛾每2代1~3龄幼虫。 3.4 营林技术措施 病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和隔离带,县林业局和公路局、水利局等部联合先后在国道106、省道驻新路、明临路栽植了柳树和木槿等不易被杨扇舟蛾危害的树种;在港沟渠营造常绿树、经济树等。在县乡道、林网等道路逐步改变营林结构。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近4年的杨扇舟蛾综合防治,探索出针对不同林型、林龄、虫口密度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同一林分各项措施可穿插使用。以化防降低虫口,人工摘除虫苞灭虫辅之,生物农药防治控制低虫口区,营林措施减少虫源以及形成杨扇舟蛾隔离带、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使大面积杨扇舟蛾发生与危害得到初步控制,2010以来全县范围达到有虫而不灾。 (责任编辑 张芝)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