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景手法)
提问方式: 1.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2.诗中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3.写景上有哪些特色。 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景物描写的特点(写景的特点,怎样写景,怎样表现---景,): 1动静角度: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2感观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3色彩角度:色彩鲜明,色彩黯淡,明暗对比等 4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 5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 6其他:白描、细描、虚实结合、侧面描写 夜坐 白居易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 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注】簟:竹席 ①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哪些“夜坐”所感知之景?(4分) 从视觉写:见斜月入楹,桐影上阶,曙至窗间, 从听觉写:闻蟋蟀近床,雄鸡报晓; 从触觉写,凉自簟生。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案 ①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表现了“春与青溪长”,不时有落花随着流水漂来,花香飘散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阙题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春与青溪长”的?(3分) 答:白鸟、红蕖,色彩对比鲜明; 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动静结合; “时时现细细香” 视觉嗅觉结合。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淡黄柳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②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 ①金人入侵,南宋偏安江南,合肥当时已成边区。②纾:解除,排解,宽解。 (1).上阙是从哪几个方面营造“岑寂”之境的?(3分) ①从听觉方面写出了凄清冷冽之气。②从身体感觉方面写天气寒冷,更写客子心中之寒。 ③从视觉方面写出唯有颜色相似、形态相似而天地迥异、客居却难以相融的隔阂感。(4分)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