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使用
教師手冊
土地使用
作 者: 新社國小許傳方/ 校長 、新社國小/ 李柏樟教師
文 字 編輯 :葉奕辰、李采茵、葉宜佳
美 術 編輯 :陳立瑜
東華大學 /陳紫娥教授 、東華大學/林祥偉副教授 、
審 定:
國家防災中心 / 李欣輯副研究員
計 畫 名 稱 :國民小學氣候變遷補充教材及教師手冊開發暨編撰計畫
計畫主持 人:東華大學 /楊懿如副教授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計畫補助單位: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環境及防災教育科
計 畫 時 程 :101 年12月至 102 年09月
壹、導論
台灣的地理位置特殊,位於亞熱帶地區受到中緯度與熱帶天氣系統的雙重影響,又
因位處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長期的板塊推擠運動,使得台灣的地形
陡峭,且地震發生的頻率很高。此外,台灣屬於四面環海的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每年的
降雨豐沛且集中,讓河川的流水量豐枯懸殊,日照充足氣候炎熱,讓風化作用十分興盛。
如此,台灣蘊育著多樣的地形環境,同時也潛藏著不同型態的潛勢災害,如地震、洪水、
洪氾、崩塌與地滑等各種環境致災因子。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及國人旅遊意識的提昇,讓人類活動範圍從平地擴展
到山地及坡地,若從台灣的各種地形分布比例來看,山地、丘陵、平原的比例是3 :4 :
3 。換言之,台灣屬於多山、少平原的地形結構(石再添,1987 ;楊建夫,2000b 、2002 ),
若丘陵也算是山的話,台灣山岳區的面積可占全台的 70%。而台灣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
公里644.44 人(2013 年1月底),位居全球第二位;由於居住在台灣島上的人民為了生
存與發展,不得不往山區、河川地或海埔新生地開發,相對的也造成土地呈現過度開發
或使用的現象。
科技日新月異,其主要目的在謀人類之福祉,然而在科技及經濟的發展下,加速了
土地的開發與使用,卻忽略了兼顧環境保護,導致在科技創新與人類開發環境的過程
中,使得溫室效應更為顯著,並逐漸影響到氣候環境與自然生態的規律性,同時也對地
球的生態環境產生了污染情形,如此造成所謂極端氣候的現象發生,進而直接或間接影
響與危及到人們生活的安全;換言之,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加速了自然界的風化作用,影
響了地表上的地形與地物,除了前述的影響與污染外,也 人們的生活環境中蘊藏著不同
類型的災害潛勢;因此,我們應深思該如何在研發創新科技之中,亦能顧及自然生態環
境。簡而言之,我們必須要面對這個影響地球永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提出適宜的調適作
為,讓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之間能達到一個平衡點,而最有效的調整策略,則是從最基
層之教育著手,並落實於生活教育之中。
綜上所述,我們應藉由教育的歷程,讓學生能瞭解在全球氣候變遷的環境下,人們
該如何妥善規畫與善用土地;即指導學生認識臺灣土地的敏感 性,進而瞭解自己居家環
境的地形環境屬性,並培養學生對於環境敏感地管理之觀念與態度,以及能面對居住的
環境中災害潛勢,培養避開風險或降低風險的調適作為與素養,讓人們身命財產安全得
以保障,進而藉由調適的過程,使得土地使用與開發得朝向趨吉避凶的永續發展目標邁
進。
1
貳 、導讀
為瞭解人們使用與開發土地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以及人們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對土地
使用所帶來的衝擊;本手冊略述目前人們在不同地形上的土地使用現況,以及近年在氣
候變遷下發生的災害案例。以下從「名詞釋義」、「認識台灣地形」、「土地使用與管理」、
「土地使用現況」、「過度的溫室效應對土地使用的衝擊」、「環境敏感地」與「案例」等
小節概述之。
一、名詞釋義
(一) 地形
係指地形係指陸地各式表地起伏、形狀與輪廓等特徵的總稱,並會受到地球內力與
外力的影響而不斷的改變。
(二) 土地使用
依據「土地法(以下簡稱本法)第 80條」,係指「施以勞力資本為土地之利用」;
本法第81條,揭示「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得就管轄區內之土地,依國家經濟政
策、地方需要情形及土地所能供使用之性質,分別商同有關機關,編為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