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人的五个理财误区上.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人的五个理财误区上

年 月 日 星期四 财经金融·理财 广告文检宋继红 编辑王亚男 电话 8 有 一 说 一 中国人的五个理财误区上 国内银行 常听人以“天生不擅理财”等借口回避理 众都认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有36.90%的公 有40%左右的公众不同意节俭生财,50-55岁 别老拿惯例说事 财。没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来自于学习和实践 众认为把钱放在银行是最安全的。年龄越大的 之间的人也有36.90%否定了此观点,这说明我 经验的积累,最重要的就是,别陷入自以为是的 公众,同意这个观点的人也越多。收入越高、学 国居民的理财观念正在不断更新。 误区。 历越高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人就越多。说明 点评:长期以来,中国的储蓄一直居高不 国际惯例 已成为银行收费的一大托 误区1:理财就是赚钱。 学历高、收入高的公众,相对而言对理财手段的 下,主要原因是中国目前生活成本的巨大压力。 辞 一边某银行开始试行网上银行和电话 有72.9%的公众赞同———“理财就是生财, 关注更多一些。 教育、医疗、房地产,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银行收费另一边又有银行宣布将大幅提 让财富增值,赚钱是第一位的”。其中,年龄越 点评:这是种矛盾,既相信存银行等于金钱 密不可分的领域长期以来收取的费用居高不 高员工薪酬加薪幅度达 又都说是国 小,同意这个观点的人越多;收入越高、学历越 贬值,又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渠道。随着人们对 下,并且逐年增长。调查显示,年纪越高的公众、 际惯例 而昆明一老人在银行排队时被尿 高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的越多。这些说明年轻 理财知识的掌握和理财信息的了解,这一观点 收入越高的公众同意这个观点的越多。 憋晕责问银行为何不设厕所银行还是说 人理财心态不成熟,期望能一夜致富;而学历 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 节俭是一种变相的理财,聚财,但如果因为 这是跟国际接轨 高、收入高的公众认知就相对成熟。 人意识到存款只是资金存在的一种形式,还有 节俭伤害了家庭的生活质量,节俭则变成了一 显然 这又是银行站在 自身利益立场 点评:理财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分配资产和 一些效率更高的“钱生钱”之道。 种财务束缚,想想中国人的老话:开源节流。看 借国际惯例来进行选择性解释 国际惯 收入,既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 误区3:节俭生财。 起来,开源比节流显得更重要。 例 几乎成了银行对付顾客的一张百试不 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 节俭生财是我国的传统观念。有48.80%的 爽的挡箭牌 碰巧笔者最近在读金融专家 控制;既包括投资理财,又包括生活理财。个人 公众同意这个观点,有38.50%的公众不同意这 徐滇庆一系列关于金融改革的评论 从中 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 个观点,这种对立说明传统与现代的理财观念 了解到不少银行界真正的国际惯例信 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合理划分生活开支 在发生激烈的碰撞。 客户服务热线 息 中国的银行 为什么不把下面这些 与可投资资产。 调查显示,50-55岁的公众中,有一半以上 国际惯例告诉公众呢 误区2:钱只存银行。 的公众 (58.6%)同意“节俭生财是理财的关 同为华夏人 共结华夏情 首先在资金充足率上 为了保证银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近七成的公 键”,且年龄越大持有此观点的人越多。但是,也 行具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