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含答案).doc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 语文试题 2014.5. 基础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善长遮盖。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里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奥/深沉)的文学。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辑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告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南美洲人坐拥群山,多少憧憬异域的智者于峰峦外探寻出路,于是成就了烛照人类的《百年孤独》。诚恳?????????(淡然/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放逐)。(取材于余秋雨的《废墟》)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灼(zhuó)伤???B.偌(nuò)大???C.怆(chuàng)然???D.憧(chōng)憬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B.??????C.??????D.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深奥?????诀别?????淡然?????驱逐B.深沉?????告别?????坦然 ????放逐C. 深沉 ?????诀别?????坦然?????驱逐D. 深奥??????告别?????淡然?????放逐4.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依次被替换,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心惊胆战?????B.平心静气?????C.百般无奈?????D.前倨后恭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B.杜甫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和政治动乱,比如《卖炭翁》。C.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D.《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者是马尔克斯。6.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比起悲剧,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B.作者在第二段引用诗句表达的意思,与原诗作者表达的意思不同。C.作者认为废墟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以史为鉴,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D.作者认为中国人不能直面废墟、想努力遮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