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_--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 意 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在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景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意境:秋夜幽寂清冷。 概括诗歌意境的方法 ⑴抓住主要意象;⑵品味关键字词;⑶联想、想象; ⑷准确的词语概括。 例如:迷离渺远、清幽明净、雄浑壮阔、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恬静优美、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明丽清新、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等。 练习:请概括下列诗句的意境。 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⒊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 ⒋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意境鉴赏题的答题指导 提问方式: 这首诗(某些诗句)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 这首诗(某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诗分别描写了宜阳城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四幅画面,景色宜人。 本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自”和“空”二字让人感受到荒芜、冷清的意境。 抒发了作者伤春、凄凉之情。 解答要点 要点1:概要地交代所写之景以及营造的意境。 要点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要点3:描述所蕴涵的感情。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诗一首。 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诗中女主人公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主人公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 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意境特点 剖析诗中女主人公情感 意境鉴赏题的答题表述步骤 (1)概括地描绘诗中所写之景或概要的交代所写之象。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 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步骤三)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①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③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 2.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