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下捌
古漢語通論?? 詩律 詩體 我國的舊詩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這是從唐朝開始這樣劃分的。 古體詩又叫古詩或古風。古風主要指漢朝到南北朝的詩,但唐以後也有許多人寫有古風。 古體詩是指區別於近體詩的一種詩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數沒有限制,每句的字數也可以不整齊,平仄和用韻都比較自由。 古漢語通論?? 詩律 古漢語通論?? 詩律 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這兩類中又各包括五言和七言。 近體詩在句數、押韻、平仄和對仗四個方面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一、句數近體詩的句數是固定的,規定律詩是八句,絕句是四句。 五律是八句,每句五個字,全詩四十字;五絕是四句,每句五字,便是二十字。 七律八句,是五十六字;七絕四句,二十八字。 長律,又稱“排律”,以五言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數的。這種排律是律詩的重複擴展,只能看作是律詩的變體。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二、押韻近體詩對押韻的要求非常嚴格: ①逢雙句的句尾押韻; ②一般押平聲韻; ③韻腳只能用同一韻部中的字,並且要一韻到底,不能換韻; ④以《詩韻》(平水韻)為標準。(平水韻因南宋劉淵在平水所刊而得名。) 古漢語通論?? 詩律 近體詩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押韻時,可以與鄰韻通押,但是必須以主要元音相近為原則。如: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一東),桃花帶露濃(二冬)。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二冬)。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二冬)。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二冬)。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三、平仄 ?平仄是近體詩的最主要的特點。 所謂“平”,是指平聲,“仄”,即不平,指上、去、入三聲。 近體詩通过有意識地編排平仄,讓平仄在一句之中交替出現,構成一種節奏。同時兩句之間也高低長短交互,以形成回環變化的效果,即所謂“聲律”。 古漢語通論?? 詩律 古四聲與現代普通話四聲的關係 現代普通話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古漢語通論?? 詩律 古平仄的今調類: 古漢語通論?? 詩律 廣州話的九個調: 古漢語通論?? 詩律 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只有四種類型,即:?A 仄仄仄平平??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字體紅色的字是可平可仄處。 其中A句式第三字只能用仄聲字,否則就是“三平調”,是古風的特點。 其中B句式第一字只能用平聲字,否則就是“犯孤平”,在近體詩中是大忌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上面四種句式按一定的組合規律錯綜變化,便有了五、七言律詩的四種格式。如: (一)五律首句仄起仄收式(七律為平起仄收式,[ ])內為七律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五律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時花濺淚,平平平仄仄 恨別鳥驚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書抵萬金。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渾欲不勝簪。仄仄仄平平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七律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二)五律首句仄起平收式(七律為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漢語通論?? 詩律 五律 王維《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漢語通論?? 詩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