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1绪论
绪 论 入学以来…… 为什么上大学?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念书,一直念到现在,就这样上来了。 为了将来能有个不错的工作。 上大学与否,人生品位和人生境界会有所不同。 …… 一、什么是大学? 《大学》之道…… 大学不在于建筑的豪华 从入学报到开始说起…… 广东大学新生叶木水 男孩游一堃做了一为了给自己的22岁生日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做了一件在朋友们看来疯狂的事:他用21天的时间,坐火车穿越了亚欧大陆,从重庆到德国慕尼黑,行程1万4千公里,途经9个国家14个城市。 大学, 意味着身体成人和精神成人 意味着身体独立和精神独立 二、培养怎样的大学品质 笛卡尔:怀疑一切 柏拉图:“洞穴的隐喻”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品质一 独立思考,不盲从 执着追求,不懈怠 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品质二 学无止境 坐着想不如起来行 以毅力克服一切困难 坚持就是胜利 归纳:我们的大学 确定明确的目标! 身体独立,精神独立 独立思考,不盲从;执着追求,不懈怠 学不可以已 以毅力,克服一切困难 关于语文 小学语文:知识性 中学语文:考试性 原来的大学语文:“高四语文” 大学新语文:精神成人的指引者 “大语文”:生活就是语文 关于大学新语文教材 凸显价值性 冲淡知识性 舍弃工具性 我们的大学语文课 内容上:精神成人与普世价值 形式上:适当讲授,充分讨论。 必要说明: 1、补充部分文学文化常识 2、关于讲读篇目和自读篇目 3、关于大学语文课的课外活动 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很难一言以弊之。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的“不乐生,不悲死……”,人文精神是多维的。落实到个体生命,人文精神是一个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态度。 什么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文学。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整个民族精神文化风貌的形象反映,如《论语》、《孟子》、《荀子》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精神文化和政治文化主流。因而,从文学的角度切入,精选诵读古今文学精品,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 如何构筑人文精神 重点不在解析篇章结构,概括段意的中小学教学模式,重点在读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获得人生启迪,孕育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辛弃疾、食指。 汉字之美 《囚》:“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去自由”, 《田》:“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不出那一块小天地”, 《臭》:“自大了一点/就惹人讨厌了”, 《甩》:“发挥了一点点作用/尾巴就翘起来”, 《?舒》:“活得轻轻松松/懂得舍弃和给予”, 《尖》:“要想有大的根基/必须从小事做起”, 《闩》:“已经找到门路了/你却横插一杠子”, 《捧》:“奉承他人时/给自己留了一手”, 《趣》:“在奔走中/获取生活的快乐”…… 人的生存有两种维度,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文学与艺术使人的精神发达起来,从而把人从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提升起来,使生活充满了鲜活而生动的色彩。 人的种种痛苦挣扎只有在浪漫、自由、虚幻、理想的艺术王国里才能得以释怀。 可见,文学的美让人性获得自由,从而使人依恋生命,这便是文学对人文的终极关怀。 文学不是别的, 文学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文学是人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 谈谈你未来的大学生活…… * * 确定明确的目标! 小学:古之小学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此即当时小学的科目。至汉代则以文字之学为小学,故字书、训诂之属,皆属小学。清《四库提要》,训诂、字书、韵书等列为小学之属。宋人凡言小学仪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皆为小学。 大学:古大学亦作太学。《礼?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小学:古之小学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此即当时小学的科目。至汉代则以文字之学为小学,故字书、训诂之属,皆属小学。清《四库提要》,训诂、字书、韵书等列为小学之属。宋人凡言小学仪节如洒扫、应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