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族风情(三)-文学教育读本.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福建民族风情 (三) 创洁 编著 目 录 婚姻习俗 1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 1 生育与寿诞 33 生育 34 寿诞 76 丧葬习俗 86 土葬丧俗 87 其它葬俗 125 节日习俗 140 传统节日 141 1 福建民族风情(三) 婚姻习俗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 (一)畲族婚俗 畲族婚姻传统上极少与汉族通婚,在本民族内,忌 讳同姓联姻。旧时,盛行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早婚现象严重,女孩长到八九岁 就有媒人来提亲,婚龄多在15岁至19岁,20岁以上结 婚的极为个别,忌讳18岁结婚,俗信18岁结婚会受“十 八难”。一门亲事从议定到缔结,一般要经过说亲、定 亲、娶亲三个阶段,其中少不了看命相、算八字、择吉 日、议聘礼、坐花轿、设婚宴等,这些都与汉人的婚俗 相似,同时也流传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习俗。 提亲时,媒人携线面、红糖等礼物前往女家,若得 到答复:“你回去,不要来了。”表明结亲无望。若对 方应曰:“你回去再来吧!”则表示有成功的可能。女家 不接收礼物,媒人就得第二次、第三次接连登门,女方 家长接礼,即表示同意这门亲事。有时,男女两家相距 较远,媒人并不回到男家后再来,而是从大门出去,从 旁门再进来,或者从后门走出,前门进来,连续三次, 也算是跑了三趟。这一礼仪俗称“三下行”。 畲族婚俗,历来相传是对歌唱和。姑娘出嫁之前, 母舅姨姑要请她到家中“做表姐”。当晚就有表弟一辈 的小伙子来和她对歌。若“表姐”歌源不绝,镇住对手, 2 福建民族风情(三) 自然倍受夸奖。如果“表姐”歌穷曲尽,败下阵来,往 往躲入卧房,装病躺在被窝里;表弟们得势不饶人,继 续以歌嘲弄“表姐”,有的甚至燃起松枝叶子放到床铺 下,把“表姐”熏得发呛,无歌的“表姐”只好忍受。 迎娶前一天,男方要请一位伶俐机敏、能歌善唱又 精于礼教规矩的男子(俗称“亲家伯”或“迎亲伯”)代 表男家,挑上丰厚的礼品,带着花轿,到女家接亲。女 家鸣炮开大门将“亲家伯”迎进屋。“亲家伯”须晓得 谦让,只能于厅堂的右边就坐(俗信:左为大,右为小), 主人敬烟,马上要予回敬,连在场的小孩也不例外。如 有闪失,便会遭到女家姑娘们的哄笑,乃至燃放鞭炮轰 之。为尽量避开“交锋”,“亲家伯”到达的时间,大 都选在天快黑之际,即女家开晚宴前不久。晚宴后,厅 堂里灯火通明,姑娘们率先发起对歌,“亲家伯”亦亮 开歌喉,单枪匹马应战群芳。倘若“亲家伯”能唱新歌 巧曲,把对方制服,姑娘们便会以礼相待;如果口讷词 穷、或词曲不通,则会被姑娘们狠狠嘲笑与戏弄一通, 有的甚至狼狈逃遁。“亲家伯”在女家期间,无论遇到 什么嘲讽和挖苦,皆不能动怒生气。这一风俗畲族人谓 之“难为亲家伯(迎亲伯)”。 临近出阁,新娘不管对亲事满意与否,在梳妆前都 要以歌当哭。这“哭嫁”除了哭爹娘、哭哥嫂、哭弟妹 之外,特别要哭母舅。新娘见到母舅,便扑到母舅怀里 边歌边哭边跪拜,倾诉满腔的离情别意:“母舅呀,我 来你寮,你杀鸡来又请酒,我今无以报答你,甥女人情 真真少。”母舅亦以歌细语抚慰:“你母生你真无用, 大来要当别人娘,做人媳妇凡孝顺,自己做家凡富强。” 哭闹至力乏了,新娘才肯梳妆打扮。畲族新娘的一般妆 3 福建民族风情(三) 束是,身穿绣着五彩图案的蓝大褂,腰缠美丽的彩带, 头发上扎着红绒线,戴着传说中畲族始祖高辛皇帝三公 主的尖角凤冠。头冠外,扎着四根用许多白矾珠串成的 珠带,还插上银钗。头冠下,垂一条一寸宽的红绫带。 一块圆形的髻牌,悬挂在额前。妆扮后新娘由母舅扶出 厅堂与兄弟“分饭”,新娘含口饭喷些饭粒在兄弟衣襟 上,以示吉利。有的地方,新娘要举行“溜筷子”和“吃 千斤饭”的仪式。中堂桌上放一碗米饭和两双筷子,新 娘双手各拿起一双筷子,交叉着递给站在身后的哥哥, 哥哥接过筷子,从新娘的腋下又把筷子放回桌上,此乃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