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my

基调 忧愤深广 雄健豪迈 慷慨悲凉 辛词当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 -- 明代杨慎《词品》 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 --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苏、辛: 一样怀古两样情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岸(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景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看门道 石:乱 穿 涛:惊 拍 浪:卷 千堆雪(借喻,绘形绘色,浪花千层,蔚为壮观) 说好处 石:乱 穿 涛:惊 拍 浪:卷 千堆雪(借喻,绘形绘色浪花千层蔚为壮观) 山石高耸险怪 夸张 绘其形 江水汹涌水石相击 描其声 范成大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乱石穿空……”可见东坡笔下的赤壁之景是虚构的。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此景乃东坡心中之景,表现他对赤壁的特殊感情,写景的目的在于以景衬人,表现东坡内心的情感。 正如余秋雨所言: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评点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樯橹)灰飞烟灭 人 吊古 从容儒雅(文) 指挥若定(武)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情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诗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结合“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说说自己的理解 体会豪放中见苍凉 第一,“人间如梦”是词人在被捕入狱,谪居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第二,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多情”(建功立业)、“早生华发”(悲功业未成)之慨叹纯属一种人之常情。 第三,“早生华发”的感慨是在词人与周瑜的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的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达观人生表现。综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