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堂下’古道.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堂下”古道 古道幽情 养在深闺人未识,只缘生此山中。许多人看过九寨沟的神奇,我们不妨来看云和“经堂下”古道的幽情,也许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能发现有其略胜一筹之处。 来到云和湖渡蛟坑源的端点桃子坑村,一抹浓绿诱惑我们步入树荫。那巨大的苦楮、槐树,还有说不出名的阔叶乔木,浓荫之下向我们透露它的沧桑和久远,也许在尚无人居之时,这里就是它们的原始所在。走进树荫下的古道,这丝凉意就来自于脚下,那里有伴你缓缓而行的潺潺溪流,听着轻吟的水声,仿佛感觉到世间难得的纯净。都说女人是水,纯净的女人到了也就仿佛找到了的源头,的水纯净得让分不清是水空气。?有“驴友”在网上留言:至高处,放眼远眺,群山尽收眼底,在巍巍群山之巅,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美妙,只有身临其境者,方能领略。在我所驴行过的线路中,唯龙泉的天平山能与云和经堂古道相媲,云和境内,经堂古道,当是最美的驴行线路。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值得去体会一下经堂古道的“美”。 千年古刹 在茂密的林荫之下,踏着千年的古道,伴着潺潺的流水,我们寻觅千年的古佛居处。千年古刹“经堂下”海拔800余米,处于高山之巅,庙址属云和地界,北邻松阳,西行龙泉,处于三县分水山脉的屋脊。四周极目,惟馀莽莽,每当雨天,雾气缭绕,仿佛置身于仙界。古刹虽处于高山,而庙址却位于平洼之地,左右青龙、白虎分明,山环水抱,玄武来龙绵延起伏,前望朱雀秀丽挺拔,煞是一番风景。 这里何时始有庙,已无考。距此一里许,有赖氏村庄“三望排”,系松阳赖姓同一支系,与松阳城西赖氏为兄弟。相传“经堂下”原为赖氏的随带香火,现存的赖氏祖宗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位”。赖氏谱载:公赖忠诚,于东晋兴宁元年(363)任虔州(江西)知府,辞官后举家卜居松阳,闽粤赖氏,均为松阳赖氏之后。据相关人居历史推测,古刹建庙旧址距今已1600余年。 确有史料记载的是:乾隆初年(1736),王增山从福建迁至云和桃子坑村三望排定居,在此处重设“益经堂”,咸丰元年(1851)夏月,由王增山后人及周围村民集资,在此处重修观音堂。2012年,在经堂下北侧的百鸟朝凰村发现了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刊造的木刻原版佛经。 曾经有过宏伟的建筑。据老人口传,现有的平地在当时均为庙宇,正殿为五开间,并另有僧人禅房,现也隐约可见残痕。走近东面大门,青石质门额上楷书阴刻“观音堂”三字,门柱上阴刻对联二对,正面为“入门孰是慈悲主,照尽四方保太平。”内侧为“慈悲永远隆千古,保佑万民得安康。”现尚存完好的观音堂为三进三开间,坐北朝南,占地205平方米,通面阔18.57米,通进深16.25米,悬山顶,小青瓦。一进门厅面阔18.57米,进深3.76米,东面辟一大门,西面开一小门。二进面阔8.84米,进深3.4米,五架梁。三进面阔8.84米,进深4.49米,七架梁,明间七檩用四柱,次间七檩用三柱。二、三进之间有一面阔4.2米,进深1.84米的天井。建筑四周夯土墙,牛腿、梁枋等木构件雕刻人物、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堂内现存清乾隆初年《善庆田亩碑》一通,咸丰元年铸灵板一块。 大慈大悲灵验一方。在百姓的心目中,这里的观音菩萨慈悲灵验,生病可来此避难,求学考试来此烧香,竟也有求必应。就是现在,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观音诞辰日,虽然地处高山,爬山辛苦,善男信女还是将正殿挤得水泄不通。香客有沿古道来自松阳的,有乘车后步行来自龙泉的,虽然方言不通,但均能在此广结善缘,就在此处结下的各县亲家无以计数。王增山最后一个执着的裔孙叫王观火,依然在此守庙一辈子,在两千年时,已九十余岁高龄,头天还能下地干活,在夜里即到达了“西天极乐世界”,村里人厚葬了他,这也许就是菩萨对他的恩赐。他的遗孀也已高寿,至今耳聪目明,一人独居古庙,生活自理,只是无人知晓她的年纪,希望也能得到“西方接引”,成为一朵盛开的莲花。 浙江省会保卫战遗址鸡公骑坳 若循着松云古道前行,鸡公骑坳1942年8月 3日至5日,日军内田兵团辖奈良支队、武内兵团辖原田旅队五千倭寇,从松云边界石仓源,兵分三路,向方山岭-桅树坳-望排一线进犯浙江省会云和,松阳与云和的分水岭成为最后的屏障,国军师、浙保三团正面迎敌阻击,本土民援,激战三昼夜,歼敌数千,大获全胜,粉碎日寇亡我全浙的野心后人称之为方山岭战役在此分水岭之中的“鸡公骑坳”成为了最激烈的主战场方山岭村与望排村之间,是一条长约15里绵延起伏的松阳、云和分水岭,距方山岭村5里处有一个山坳,叫着“石仓岭坳”,海拔800余米,南邻松阳沙坑,下至云和徐湖村。山望排村海拔约700米,在山望排村东方二里处,有一个较为低矮的山坳,“鸡公骑坳”,海拔400余米,北邻松阳枯株树下村,南下云和桃子坑村,该线是当时云和松阳最近的古道,商路繁华。当时日寇主力部队即试图从较为低矮的“鸡公骑坳”向云和进发。10余里路。日寇在松阳地界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