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城中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调研报告-湖北湖泊保护协会
全省城中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调研报告
城中湖是城市水体资源中的瑰宝,也是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省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损害。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中湖不仅要具有供水、养殖、储水防洪、调节气候的功能,而且还要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和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对此,各级政府已越来越重视城市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并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为帮助各地因湖施策,搞好城中湖综合治理,省湖泊保护协会组成调研组,从2014年7月开始,先后对武汉市、襄阳市、十堰市、黄石市、钟祥市、鄂州市、黄冈市和潜江市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查阅了大量城中湖和城区水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收集和总结了有益的资料信息:
一、我省城中湖现状及问题
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我省现有城中湖103个,其中武汉市38个,黄石市5个,宜昌市2个,鄂州市3个,荆门市5个,孝感市4个,荆州市21个,黄冈市16个,咸宁市1个,仙桃市3个,天门市4个,潜江市1个,通常兼有洪水调蓄、景观旅游、自净纳污、种植养殖、维护生态等功能。根据调研考察,我省城中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湖面遭到蚕食
高速发展的湖北,城镇化进程和城市的扩张使宝贵的城中湖成为了牺牲品。城中湖水面面积在8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建设的力度加大而急剧萎缩,80年代有面积记载的47个城中湖消失了15个,水面相应减少7.4平方公里,面积减少一半以上的湖泊不在少数,有的湖泊面积甚至减少了80%以上。全省各主要城市无度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扩张使得各式高楼耸立在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泥土废渣填埋的湖面上,湖景房、办公楼、高档住宅小区、购物广场、商务区依水而建,道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二)养殖难免过度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后,城中湖的围网养殖现象有所遏制,多数城市湖泊都在近两年强制拆除了围网和围栏,但还没有杜绝投肥和投饵养殖的现象,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此外,个别处于城郊的面积较小的湖泊仍被地方政府承包给私人养殖,基本成了精养鱼池,且饲养种类以滤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为主,这些鱼类以浮游藻类为食,为了提高浮游藻类的密度,投饵投肥难以避免,造成这些湖泊的富营养化加剧。与此同时,水产养殖造成湖泊水位提高,降低了湖泊调蓄水位,影响湖泊调蓄能力。
(三)水污染持续困扰
全省城中湖普遍水体污染、水质下降。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近年对全省23个城中湖进行了全年期水质监测,主要城中湖水质污染十分严重,水质类别评价为Ⅲ类的4个、Ⅳ类2个、Ⅴ类4个,劣Ⅴ类13个,超标项目多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导致城中湖普遍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我省城中湖主要污染源有如下几点:①点源污染是城中或近郊湖泊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排放入湖;此外,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建设也严重滞后,绝大部分湖泊周边未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受城市扩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城中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城区的主要纳污体。②很多城市的老城区无法实现彻底截污及雨污分流,大量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湖泊,使得城市雨水成为城中湖的主要面源污染来源。③投肥投饵养殖和清淤不科学加剧城中湖内源污染,累积了大量污染物的沉积物在水流、波浪等水动力过程的作用下,不断重复着沉淀和再悬浮的过程,持续释放污染到水体,导致湖泊水质及水环境恶化。
(四)生态恶化凸显
通过对城中湖水生动植物分析发现,湖泊中通常没有沉水植物生长;湖泊周边过度硬化,或成为社区,或建成驳岸,或铺成硬质路面,植被缓冲带缺失或宽度不足;鱼类群落结构不合理,多数以杂食性的鲤鱼、鲫鱼为优势种,缺乏在食物网中处于高营养级别的如鳜鱼、鲶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群落退化严重,未发现螺、蚬、蚌类等大型底栖动物,以富营养化指示种摇蚊幼虫和水丝蚓等小型底栖动物为优势种,在一些清淤过度的水域,甚至未发现任何种类的底栖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密度低,浮游动物小型化,且出现的都是如轮虫、剑水蚤、变形虫、污钟虫等中污带和多污带的指示物种;营养盐循环速率高,沉积物-水耦合作用剧烈,底泥易再悬浮;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多样性低,自净能力普遍较弱。
(五)保护意识淡薄
我省城中湖数量多、湖岸线长、城市情况复杂,因此违法填湖、投饵投肥、暗管排污、非法垂钓、垃圾随意丢弃等行为在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有可能发生,仅仅依靠监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沿湖老百姓都参与到湖泊的保护和监管上来。但调研组走访发现,大多数沿湖居民对上述现象都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有当湖泊的侵害和污染已经切实损害到自己的生活和利益了,才会向媒体反映问题,湖泊保护意识极为淡薄和缺失。而这种迟到的信息,无疑使得湖泊侵害和污染已经既成事实,填土难以开挖、污染难以回收、损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