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与规制酷刑:关于中国履行禁止酷刑公约中国人权研究会吉林
预防与规制酷刑:关于中国履行《禁止酷刑公约》
中国人权研究会、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与培训中心
1. 我们注意到,中国在履行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以下简称《禁止酷刑公约》)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立法、司法、执法多维度预防和规制酷刑行为的发生。
2. 根据有关统计,2010年至2011年间,在中国,被羁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大幅减少。2013年,全国范围的强迫认罪下降了87%,在看守所死亡的人数也降到了历史上最低水平。2014年至今,作为中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关于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修订)等文件,加强了对看守所等采取强制措施地点的监督检察,防范因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而造成冤假错案。同时,从多方面强化了对申诉权的保障和规范,突出了刑事申诉检察的监督属性和纠错功能,健全了冤假错案及时纠正机制。
3. 我们注意到,中国现行《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检察官法》、《法官法》、《人民警察法》和《监狱法》中都涉及反酷刑的相关规定。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修订后的《宪法》从明确公民权利的内容与禁止侵犯公民权利两个方面遏制酷刑行为,有多个条款都涉及到禁止酷刑的规定。可以说,“人权入宪”为中国禁止酷刑理念奠定了宪法性基础、也为其进一步发展传扬创造了条件。
4. 我们也注意到,自中国加入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后,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为标准反观中国自身司法制度建设,在拓展禁止酷刑的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刑事法律方面,中国在法律制定和修改上始终秉持着反酷刑的精神。
5. 我们注意到,《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为禁止酷刑理念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与支撑。而《刑法》分则主要通过刑讯逼供罪(第247条)、暴力取证罪(第247条)、虐待被监管人罪(第248条)三个罪名体现出来,这三个罪名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基本与国际法意义上酷刑罪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相一致。其中暴力取证罪是1997年修订刑法时新增加的罪名,1997年刑法同时将“虐待被监管人罪”由原来渎职罪一章调整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对反酷刑精神进一步加强。
6. 我们还注意到,虽然中国现行《刑法》中没有直接规定“酷刑罪”的条款,但基本上国际法意义上的酷刑犯罪大部分已纳入中国《刑法》分则的调整范围之内。除了以司法工作人员为特殊犯罪主体的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或者以官方身份行使职权的人,若以逼取口供、证言等目的,故意实施了使他人遭受肉体上或精神上的剧烈疼痛或痛苦的行为,则依据中国《刑法》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第232条)、故意伤害罪(第234条)、侮辱罪(第246条)、非法拘禁罪(第238条)、虐待部属罪(第443条)、虐待俘虏罪(第448条)、战时残害居民罪(第446条)等犯罪。
7. 我们尤其注意到,《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代表中国的刑法机能由以往的社会保护转向了人权保障,进一步推进为公民免受酷刑侵害。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指引下,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行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符合对危害严重的行为予以制裁的同时,禁止对人施加超出法律附带的、必须、固有的痛苦或疼痛的酷刑理念。虽然死刑并不在《禁止酷刑公约》禁止的酷刑之中,然而,减少死刑的适用与《禁止酷刑公约》所表达的生命价值至上、公民人权至上、人类文明至上的精髓是一致契合的。在死刑问题上,《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也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等九种犯罪的死刑。“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进一步表明了对禁止酷刑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遵行。
8. 此外,我们注意到,2012年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形成了反酷刑的新机制,确立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禁止以暴力、胁迫等方法强行违背被讯问人自由意志获取有罪供述和其他证据的行为,对刑事诉讼法中其他预防和规制刑讯逼供的具体措施具有基础性意义。
9. 我们也注意到,新《刑事诉讼法》在刑讯逼供规制问题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自身司法情况进行了若干卓有成效的改革。新增了拘留后及时送看守所羁押的规则,对羁押性讯问的地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引入了讯问期间全程录音录像制度。此外,《刑事诉讼法》新增的4条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对预防和规制酷刑具有重要屏障作用。
10. 与此同时,司法机关在执法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反酷刑举措。湖北、安徽等多地开始试点反酷刑政策,且已有20个省市允许犯罪嫌疑人“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多因复成成矿作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PDF
- 青海化隆地区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含矿特点与成矿规律-中国地质.PDF
- 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的模拟分析-竺可桢-南森国际.PDF
- 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垂直剖面中微生物的分布与多样性.PDF
- 青藏高原地壳东_西向拉张及力学机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PDF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应用生态学报.PDF
-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窗口特征及其预报意义-地震工程学报.PDF
- 青藏高原大尺度冻土水文监测研究-中国科学.PDF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两类低角度滑坡灾害形成机理探讨-岩土力学.PDF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分布范围研究①-天然气地球科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