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言》研究史上的丰硕成果
——读《扬雄方言校釋汇证》
虞万里
案头放着著者赠送的两巨册装帧精致的《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下简称“汇证”),这对
好书的我自然有一阵赏心颐神的感觉。这种愉悦感驱使我边欣赏边阅读,不免引起一些深有
感触的往事和遐想。
三十多年前买丛书集成本《方言》,是因为从文学史上得知扬雄的生平和著作,并在《文
选》中约略粗读过他的《羽猎》《长杨》《甘泉》诸赋,于不识之僻字,误以为“古文奇字”,
想从中求解。及浏览其书,当然不能解惑,但却有一种莫名的有趣和由衷的惊叹。有趣的是,
汉代以前,秦晋、宋卫、赵魏、吴越、陈楚、东齐海岱、关东关西,方言方音竟有那么多的
差异!惊叹的是,扬雄一人,虽博学强毅,亦何能搜集到那么多的资料!七十年代末期,专
注于古韵之学,见刘师培《方言条例》、林语堂《前汉方音区域考》、《陈宋淮楚歌寒对转考》
《燕齐鲁卫阳声转变考》、沈兼士《扬雄方言中有切音》、蔡凤圻《方言声转说》等文,边读
边抄,就连《前汉方言区域图》《扬雄方言地名并引次数图》都照样一丝不苟地予以摹录,
抄录之后又反覆默识潜思,不时批按,日积月累,一种纷繁而复杂,遥远而清晰的古方音意
识渐渐占据了自己的思想,成为一种牢固的学术理念,驱走了昔日那种无知的有趣。一九八
○年前后,我着手撰写第一篇习作—— 《从古方音看歌支关系及其演变》,亲手用实际的资
料来演绎古方音的理念。之后,我将《方言》和《说文》《尔雅》《释名》乃至《续方言》等
书全部剪贴制成卡片近二万张,以便抽取排比,进一步做古方音的钩沉工作。那是我从方音
角度对《方言》一书的认识过程。
自八十年代初起,从事《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审稿工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前后十
七年,查阅、参考《方言》一书真不知有多少次!记得 1984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光绪十
六年红蝠山房本《方言笺疏》,虽有书证文献可以取证参酌,但没有索引,不便运用,我往
往先查阅周祖谟校本索引再翻阅影印本。后来好像是福建的一个词典编写组编了一个索引,
才使审稿工作增加了效力。长期的使用,渐渐觉得此书异文太多。经常有旧辞书用了《方言》
某条书证,稍经核对,抱经堂本、戴校本、红蝠山房本乃至周校本,都各不相同,有时体味
文義,借助其他文献资料,容易取舍;有时虽经辗转思索,仍无所适从。即在周校本,也往
往罗列异文,不加按断,这对重音而不重形义的《方言》而言,没有足够的版本依据和文献、
方言依据是不能也无法轻易判别的。这是我从形、义角度对《方言》一书的认识过程。
后一种认识,无疑是导致我对古方音的探索和构建迟缓甚至停滞的原因之一。由于《方
言》的重音不重形义,由于《方言》中所记方言后世难以徵信,致使此书不能像《尔雅》《广
雅》一样有众多研究者。这种难徵与冷落的局面又导致它没能产生像《尔雅义疏》和《广雅
疏证》那样体大思精的研究专著。随着《说文诂林》《尔雅诂林》和《广雅诂林》的相继问
世,《方言》的汇释汇校工作迫在眉睫,《汇证》在这种时候刊布行世,既是《方言》研究发
展的必然,也是语言研究者所殷切期望的必须。这是我从认识《方言》,利用《方言》到手
捧《汇证》时的真切的心情。
《方言》一书流传二千年,其著作权虽归之于扬雄,但因《汉书·艺文志》和扬雄本传
都没有提到《方言》一书,宋代洪迈始予怀疑,虽经清戴震等辨证,始终未能彻底解决。要
整理校释此书,自然不能回避其作者问题。《汇释》作者对此曾有较为全面的意见。他认为:
距离扬雄时代最近的东汉应劭已经提到扬雄与《方言》,应该相信,而《汉志》未录因另有
原因。他深入《方言》内部,发现《方言》中奇字和《太玄》中奇语可以互证。这些意见都
很有说服力。笔者于此更可补充二点,凡熟读《方言》的人,都会察觉到这是一部没有最后
完稿的著作,因为越到后面,只有像《尔雅》一样的训释,而没有记录各地语言的差异与不
1
同。绥和二年,诏刘歆绍继父任,领校群书,其《与扬雄书》末云“愿颇与其最目,得使
入录”,“入录”即著录于《七略》,故欲索取其“最目”。扬雄或许就因为书稿未完而拒绝交
歆,刘歆亦无法校正而著录于《七略》。《七略》不录,本《七略》稍作损益而成的班固《艺
文志》便不可能出现《方言》。既为未成之稿,《汉书》本传也不会著录。所以不能以为史传、
史志不录而怀疑其非扬雄所作。其次,检验刘歆、扬雄往返书信中的语词、史实,多可在汉
代史事、语言中得到证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