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8侧坐骨神经及梨状肌位置关系观察及探究
48侧坐骨神经及梨状肌位置关系观察及探究[摘要] 目的:观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常规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8具、儿童尸体6具,其中,男性16具,女性8具,共48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进行观测和统计。结果:Ⅰ型即正常型占总数的64.6%,为最多见;变异型占总数的35.4%,其中Ⅱ型占31.3%,故将Ⅱ型作为变异型的代表。结论:变异型出现率的左右侧别差异、男女性别差异、儿童成人年龄差异均不显著,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关键词] 坐骨神经;梨状肌;梨状肌综合征;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R32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36-01
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粗、最长的神经,由部分第4、5腰神经及第1、2、3骶神经的前支构成, 被同一个纤维鞘包裹,穿梨状肌出骨盆到达臀部,下降至下肢,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分支。坐骨神经穿梨状肌的部位,与临床上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资料对成人及儿童尸体共48例坐骨神经出盆时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测,谨为了给临床工作及人类解剖学提供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经福尔马林常规防腐处理的尸体24具,其中,成人尸体18具,儿童尸体6具,男性16具,女性8具,成人尸体为局解后标本。
1.2 方法
取髋关节后侧入路切口,为了充分暴露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翻起臀大肌和臀中肌,显露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及下行位置关系。观察坐骨神经在出坐骨大孔后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
1.3分型
潘铭紫教授[1]根据坐骨神经总干或两条组成神经分别的经梨状肌下缘、穿梨状肌或经梨状肌上缘出骨盆的不同情况分为6种类型。Ⅰ型:坐骨神经总干出梨状肌下缘;Ⅱ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穿梨状肌;Ⅲ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Ⅳ型:胫神经穿梨状肌,腓总神经经梨状肌上缘;Ⅴ型:坐骨神经总干出梨状肌上缘;Ⅵ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缘。其中Ⅰ型最为常见,作为正常型,其他五型均为变异型。
2结果
本文观测到的48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出现率见表1。
正常型即Ⅰ型共31侧,占总数的64.6%,最多见;变异型共17侧,占总数的35.4%,其中Ⅱ型占总数的31.3%,为变异型的代表。
左侧变异型出现率为37.5%,右侧变异型出现率为33.3%,χ2=0.09108,P0.05,无明显差异。
男性变异型出现率为37.5%,女性变异型出现率为31.3%,χ2=0.1822,P0.05,无明显差异。
成人变异型出现率为36.1%,儿童变异型出现率为33.3%,χ2=0.03036,P0.05,无明显差异。
3讨论
本文观测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相互位置关系,Ⅰ型即正常型占总数的64.6%,为最多见;变异型占总数的35.4%,其中Ⅱ型占31.3%,故将Ⅱ型作为变异型的代表。以上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变异型出现率的左右侧别差异、男女性别差异、儿童成人年龄差异均不显著。国内文献报道大多数也是认为以上差异均不显著,但也有少部分持有异议,如杨景武等[2]所测男性比女性变异型出现率高。
从观测结果可见,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非常密切,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产生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情况下,为坐骨神经总干出梨状肌下缘由骨盆至臀部,即Ⅰ型,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之中点处下行,不受肌肉的阻挡,下肢做任何运动时,坐骨神经均不受压迫和刺激,梨状肌为外旋肌,在下肢外旋时变的紧张,此时梨状肌的收缩也不会压迫坐骨神经。但坐骨神经如有变异,如Ⅱ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穿过梨状肌,或Ⅲ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当梨状肌紧张尤其是下肢外旋时,肌束因收缩而间隙缩小,由其间穿出的神经便受阻、受压,易出现梨状肌综合征。另外,苗华等[3]认为梨状肌损伤也是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大部分患者由于外伤、劳损引起梨状肌水肿、变性、挛缩、瘢痕、血肿及骨化性肌炎等卡压坐骨神经(或骨盆内高位分支的胫、腓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致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瘀血、肿胀,表现为坐骨神经刺激或疼痛。因此,当临床上诊治坐骨神经痛患者时,除首先应考虑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外,还应当考虑到是否由于坐骨神经穿梨状肌,被梨状肌紧夹、压迫所致。
[参考文献]
[1]潘铭紫.国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相互关系的报告[J].解剖学报,1962,5(2):143.
[2]杨景武,史晓琳,李亚东.112侧坐骨神经走行及与梨状肌关系的形态学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3):214-215.
[3]苗华,黄恭康.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