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法临床研究.doc

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法临床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法临床研究

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法临床研究【摘要】 西医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为主,病人接受依从性差,病情容易反复并加重。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属于中医“久咳”“顽咳”“慢性咳嗽”范畴,中医药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且副作用小,为CVA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项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疗效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很少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又称咳嗽型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感冒、吸入冷空气、灰尘、油烟及深呼吸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不典型的临床特征往往导致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约1/3~1/2的CVA患者可发展为典型哮喘。。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84例CVA的病例应用中药结合氨茶碱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4例均来自本院中医门诊,参照林美英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84例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13~73岁,平均31.6岁,平均病程3.4年(2个月~8年)。咳嗽发于春季37例,秋季28例,冬季15例,4例不详。全部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咳嗽,其中刺激性干咳43例;咳浆液性或黏液性痰,以夜间和清晨咳嗽为主者8例;运动后加重36例;吸入冷空气加重40例。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者59例,呼吸音粗者25例,所有病例均未闻及哮鸣音。X线胸片检查正常者54例,双肺纹理增粗30例。84例患者均排除肺部其他疾病,无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按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氨茶碱,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吸入喘乐宁,吸氧,有感染者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治疗。 1.3.2.1 发作期 加用自拟止咳平喘方,组方:麻黄15 g,杏仁10 g,丹参10 g,桃仁15 g,川贝母15 g,半夏15 g,地龙10 g,葶苈子15 g,苏子10 g,陈皮15 g,五味子20 g;痰热甚加黄芩12 g,鱼腥草20 g;偏寒痰加细辛3 g,干姜10 g。 1.3.2.2缓解期 加减陈夏六君汤[3]。组方:太子参15 g,云苓15 g,白术15 g,陈皮6 g,法夏12 g,浙贝12 g,北杏10 g,莱菔子12 g,僵蚕12 g,甘草6 g。以上方药每天一剂,加水煎至200 ml分2次温服或一次顿服,15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X2=10.6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FEV1.0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t=6.1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体会 3.1中医药治疗哮喘大多从肺脾肾诊治,对于一些哮喘经常发作,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常常使用疏肝法。喘不离乎气,肝为气机枢纽,疏肝能使一身之气机调畅,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以胸闷胁胀、情绪不畅为辨证要点,治疗时加用柴胡、生白芍、枳壳、蒺藜、川楝子等药物,根据病情调节药物剂量。对反复发作,症见发热,咳吐黄稠痰,心烦口干咽燥,舌质紫暗,唇甲紫绀,有杵状指出现的哮喘,多为肺气壅塞而致脉络瘀阻、血行不畅,在方中加入清热活血之品,如鱼腥草、败酱草、双花、山豆根、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清除积滞,使气道通畅,减轻或平息哮喘。对于一些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加用穴位贴敷法,用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半夏各15 g,共研细面配少许麝香,以生姜汁调成药饼,敷于肺俞、白劳、膏肓穴上,持续敷2 h后取下。本法在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进行一次,效果尤佳。总之,运用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从气血等各个方面全面调理,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3.2重视湿热致病,从湿论治在诸多咳嗽病因中湿热邪气最容易被人所忽视。由于外感湿热,或饮食不节,过饮茶酒,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复感外邪,令湿热邪气闭郁肺经,形成湿热咳嗽证。但长期以来,湿热咳嗽证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多种教科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