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探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探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探究进展[关键词] 脂肪肝;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5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025-03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综合征。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每单位面积含有脂肪滴的肝细胞超过30%,就称之为脂肪肝。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其肝纤维化发生率达29%~39%,肝硬化发生率为8%~31%[1,2]。脂肪肝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大类疾病,因此,研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现将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病名的认识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归属“胁痛”、“积证”、“肥气”、“?瘕”、“肝着”、“痰浊”等范畴,《素问“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灵枢“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说明肝之积块在胁下,状如覆杯,名曰肥气,指出了病位、症状、病名。 2发病率及流行病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检测手段的进步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脂肪肝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郅淑棉[3]对某大学教职工脂肪肝调查:3 027名教职工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41%,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检出率差异显著,男性有低龄化发病趋势。刘朝晖等[4]应用B超检测1 832例20~63岁武警某部人群,脂肪肝检出率为12.5%。范建高等[5]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对上海市3 175例成年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及年龄调整后上海市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7.29%,酒精性肝病和NAFL(非酒精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0.79% 和15.35%。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之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而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总之,当前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而NAFL的患病率在不断攀高,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2%~11.4%。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脂肪肝发病率也越高,且发病渐趋低龄化,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肝病,在我国亦有望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 3病因病机 脂肪肝的病因中医多责之于七情郁结,饮食内伤和酒食失节,过度肥胖,或情志失调,或少劳安逸,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而引发本病。叶未设[6]指出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理论中的痰、瘀、湿、积密切相关。发病部位主要责之于肝脾两脏,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运化,痰浊内生,痰瘀互结胁下而成。潘丰满等[7]根据脂肪肝的临床特点,认为痰湿、瘀血为形成脂肪肝的病理关键,提出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瘀血内生,停积于肝而成。其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宋清武[8]认为该病病机为肾阳不足,肾失气化,不能助肝疏泄,津液不布而生脂膏、痰浊。马晓燕等[9]根据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是脂肪肝主要病因,其病机可概括为气、虚、痰、湿、淤、积、热、气滞等,其中以气虚为病理基础,提出脂肪肝“气虚痰毒”病机假说的研究思路。吴茂林[10]认为肝脾失调是脂肪肝形成的病理基础,痰瘀胶结是脂肪肝形成的重要病理关键。 综上所述,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各医家的见解不尽相同,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病当责之于痰、湿、瘀,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究其病机,多为湿阻、热蕴、痰凝、气滞、血瘀、食积等,致肝胆失于条达,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为标实之证。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与机体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有关。 4治疗 4.1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时中医理论的精华,在脂肪肝的证治中显效卓著。曹建春[11]按中医辨证论治脂肪肝分为三型:① 痰浊中阻型,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②脾气虚弱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③气滞血瘀型,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总有效率93.3%。治疗组各证型中,痰浊中阻型疗效最好,脾气虚弱型次之,气滞血瘀型最差。谢跃藩等[12]将脂肪肝分如下五型辨治:痰湿阻络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肝郁气滞型,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肝郁脾虚型,以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痰瘀互结型,消瘰丸合化积丸加减;肝肾阴虚型,一贯煎加减以滋补肝肾。王利军等[13]把脂肪肝分为六型:肝郁气滞型,方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胆湿热型,方用小柴胡汤合茵陈汤加减;痰湿内阻型,方选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瘀血阻络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