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疗效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门诊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51例患者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临床总有效率为8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痛苦较小,患者乐于接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29-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7年2月~2009年10月在180例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年龄20~4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达25a,对照组年龄22~5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达25a。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全身症状可不明显,可有低热或易疲乏。当抵抗力低下时,可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2)患者可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间加重。(3)由于盆腔瘀血可表现有月经过多,卵巢功能受损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4)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增粗输卵管呈条索状,可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底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全身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均采用保留灌肠疗法。(1)对照组药物组成:甲硝唑100mL、氧氟沙星100mL、庆大霉素8万μ、地塞米松10mg。(2)治疗组药物组成:当归、红藤、败酱草、连翘、鱼腥草、柴胡、三棱、莪术、甘草水煎至400mL分2次用。(3)治疗方法:每晚睡前输液器剪去前端,插入直肠约10~15cm。灌肠后即可入睡。(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每日1次,8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治愈:局部体征均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显著减轻,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减轻;有效:症状略有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用药后治疗组痊愈36例,显效4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效率84.4%。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9例,有效28例,无效18例,总效率48.9%。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盆腔炎主要在年轻女性、性成熟女性中流行,最常见发病年龄为20~35岁之间女性,发病率受性传播疾病影响较大。大约占女性性成熟人口1%~2%,属女性常见疾病之一。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有宫腔操作史,月经期同房史,妇科手术史,主要致病因素有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球菌,人型支原体,阴道毛滴虫和假丝酵母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其病程表现为广泛盆腔组织粘连,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性包块形成,输卵管僵硬等,病情较顽固易反复发作,单纯应用抗生素疗效欠佳,易产生耐药性和菌群失调。方中当归活血,三棱、莪术破血逐瘀,红藤、败酱草、鱼腥草清热解毒,连翘苦寒通降,为疮家圣药,柴胡走肝胆二经,为妇科常用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解毒之功,具有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除结缔组织粘连的作用。本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护理.pptx VIP
- 压疮品管圈成果汇报PPT幻灯片.ppt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合集(第一讲-第十六讲)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doc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与建设关键问题探讨.docx VIP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