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摘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在髋关节伤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引入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已有30年的历史,置换水平已逐渐与世界优秀国家接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体位有很多不同,归结起来主要从开始的平卧位发展到现在的侧卧位和斜仰卧位。平卧位主要适合于前外侧和外侧手术入路;侧卧位和斜仰卧位主要适合于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手术入路,各种体位有其最佳的适应年龄和体形的患者以及各自所具备的优、缺点。体位的发展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安置更精确,手术操作更方便、微创,使置换术的成功率、生存率更高。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46-02 自1822年英国人Anthony.White医生施行股骨大粗隆下5cm截骨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12个月后形成假关节开始到目前以超高分子聚乙烯(高交链)臼对钴铬钼头、陶瓷头对超高分子聚乙烯臼,陶瓷头对陶瓷臼,金属头对金属臼等多种形式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术从早期的探索阶段至今较成熟发展阶段已有100余年历史。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应用已有30年历史,较国外晚20年,但技术水平已逐渐在接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是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之一,它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在髋关节伤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时患者在手术台上有各种体位的不同,体位的发展过程概括起来有平卧位、侧卧位和斜仰卧位,其目的在于方便各种手术入路和有效的手术操作。从开始之初的以平卧位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发展到目前的侧卧位或斜卧位的前外、外侧、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已成为了大多数,结果使手术操作便捷、微创和有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平卧体位。手术体位是患者于手术台上平卧位[1],左右髂后上棘与台面接触或于患侧臀部后垫砂垫,双上肢外展置于手架上,双下肢伸直平放。平卧位适合行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过去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平卧体位的S-P切口方式进行较多[2],该体位适合于任何年龄的患者,有利手术消毒、辅巾和入路,也有利于术中监护和护理。由于平卧位骨盆的固定比较牢固,一般不会发生骨盆明显的移动或向前屈,术中髋臼杯前倾角和外展角的确定比较准确[3]。但是,平卧位入路时,显露范围可能会更大,不易做到微创;由于下肢受到手术台面限制,不能后伸和在髋臼后方旋转,因此股骨侧假体安置或手术操作比较困难[4];另外手术切口距手术台面较近,患侧臀后与手术台面间在消毒、辅巾时难以做利完善,加上术中创面血液渗透辅巾,易继发术后切口感染或术后髋关节感梁。 周围神经损伤在髋关手术合并症中较少见,但后果却是比较严重的,损伤的主要原因与入路途径的解剖关系有关。平卧位行前外侧入路易致损伤的常为股神经,有作者报告其发生率为3.1%[5]。股神经纤维来自L2―4神经根,在腰大肌和髂腰肌间,经腹股沟韧带进入股部,在髋部位于髋关节前方,因此在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前壁时,易损伤该神经,在行股骨头置换术修整股骨颈及打入假体时,术肢屈膝极度内收外旋位易致股神经牵拉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更少见,平卧位前切口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入手术切口后髋臼直接面向术者,故对髋臼的位置易于掌握,而进行股骨上端操作时,操作难度较大,必须有Judet骨科手术床,它可以实施旋转、牵引和使手术的下肢放置到地面从而充分暴露股骨近端[4]。同时需要有熟练操作经验的护士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床的操作,实施髋关节脱位、暴露股骨等,而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其他部位并发损伤,如Siguier等[6]报道的1例踝关节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侧卧体位。方法是将手术床放置水平,患者与手术床平面成90度,患髋(术侧)在上,腋下垫腋枕,髋骨下垫泡沫垫,骶尾部和耻骨联合部各垫一小平垫垫置并用床卡板固定骨盆[7],双上肢前置于悬空手架上,双下肢侧卧放置手术台上,患侧(术侧)在上。侧卧位适合行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该体位是目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常规摆放的体位,适合于行该术式的任何年龄,有利手术消毒、辅巾和入路,也有利于术中监护和护理。由于手术切口位于术区的最高处,有利于无菌技术,在降低感染率方面发挥优势,使现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感染的发生率已降到1%以下[8]。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假体松动失败[9]。侧卧位入路时,行前外侧或后外侧切口显露时,由于可以“MOVE WINDOW”技术,显露范围可以充分有效,手术操作做到微创;另外下肢不受到手术台面限制,能够前屈、后伸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