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腰痛为主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doc

以腰痛为主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腰痛为主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中图分类号:R542.4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12 1 资 料 患者,男,58岁,长途货运司机,因“腰痛1月余”入院。2010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乏力,当地医院行腰椎CT检查,考虑“骨质增生”,经活血止痛等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症见:腰部持续性胀痛,无放射,可缓慢独自行走、自行翻身,极度疲倦乏力,无胸闷、憋气、胸痛,二便正常。既往:否认慢性疾病史,否认外伤、滥用药物、冶游、输血史。查体:体温36.0 ℃,呼吸18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倦怠,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正常,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律齐,心音低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外形如常,肝大,右锁骨中线肋下8 cm可及,剑突下5 cm,表面光滑,无触痛;脾脏左肋下2 cm可及,轻触痛,表面光滑;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腰椎活动不受限,双侧直腿抬高90°,双下肢轻度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膝腱反射正常,脑膜刺激征(-),双巴宾斯基征(-)。 诊疗经过:患者以腰痛为首要表现,伴有疲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查体发现肝、脾肿大及下肢浮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46×10?9/L,红细胞计数3.36×1012?/L,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计数(PLT)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7%,C反应蛋白(CRP) 99 mg/L;肝肾功能正常。考虑血量减少并伴有肝脾肿大,首先应除外肝脏疾患,腹部B超示:脂肪肝,肝大,脾大;脾内低回声区,性质待定。急查腹部CT示:脾脏明显增大,脾内可见条带状及三角形低密度区,最大层面39 mm×27 mm,考虑脾梗死,另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右肾中部条状相对低密度影,考虑缺血性病变。据CT提示脾、肾动脉栓塞,考虑栓子来源于心脏可能性大,故急查心脏超声示:二尖瓣前叶环形赘生物与后叶对合不佳,二尖瓣中量反流,主动脉瓣中至大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各房室内径正常,射血分数57%。 另外,自入院当晚发现发热,弛张热,体温高达40 ℃,但患者除腰痛、乏力外无特殊不适,追问家属入院前亦有类似症状,从未监测体温,予血培养检查。3 d后检验报告显示,血培养阳性,阳性球菌可能性大(后确定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结合患者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赘生物、脾肾栓塞及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万古霉素400 mg,每6 h静脉输注, 3 d后体温降至正常,腰痛等症状减轻。用药2周后,复查心脏超声示赘生物缩小,但再次发热达38.8 ℃,据前次药敏结果加用青霉素G480×10?4 U,每8 h静脉输注。用药第3周时,心脏超声示二尖瓣赘生物较前明显缩小,显示不清。用药第5周时,患者全身弥漫性粟粒状皮疹,渐至全身水肿,皮肤出现大量水疱、破溃,皮科会诊考虑药物迟发性过敏反应可能性大,停用所有药物,经抗组胺、激素、静脉输注钙剂及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后皮疹好转。用药第7周时,患者全身皮肤基本恢复正常,但体温再次上升达38.5 ℃,心脏超声示赘生物较前增大,根据药敏结果,予以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4 g,每日1次静脉输注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应用该药2周,未再发热,无腰痛等不适,门诊随访心脏超声未见赘生物。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曾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经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症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恢复正常。治疗中后期曾3次复查血培养(包括双侧上肢需氧、厌氧培养),均为阴性。电话随访1年,患者未再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当地医院复查心脏超声未见赘生物。 2 讨 论 2.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及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循血液循环途径引起的心脏内膜、瓣膜或临近的大动脉内膜感染并伴赘生物形成,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皮肤损害、脾大和血培养阳性等,但均不具有特征性。根据病情和病程,IE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2]?。 本例患者根据杜克(DUCK)临床诊断标准,具有血培养阳性、超声证实瓣膜赘生物2条主要指标和发热、血管栓塞病变、拔牙史3条次要指标,加之病程1月余,虽未经治疗,但中毒症状相对不重,临床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疾病初期阻碍诊断的原因如下:患者以腰痛为主诉,虽有疲倦、乏力等非特异性侵袭性症状,未曾引起骨科以外疾患的思考;IE患者多有基础瓣膜病史、输血史、滥用药物史等,但该患者无上述背景,且无心脏杂音等体征。通过本病例,提示临床应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综合思考,而不能局限在“头痛医头,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