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性状鉴别.docVIP

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性状鉴别.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性状鉴别

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性状鉴别关键词:常用傣药;性状鉴别;肠道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26-02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南地区,大部分居住在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该地区具有气温高,雨量足,湿度大等特殊的气候特点。傣族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内在的“四塔”功能失调,加之感受外在的各种原因使得“四塔”功能失调而发病。疾病发生与气候异常有关系,傣医把一年特殊的气候分为三个季节,称为“腊鲁档三”,即腊鲁脑(冷季),为公历的11~2月;腊鲁黄(热季),为公历的3~6月;腊鲁芬(雨季),为公历的7~10月。在冷、热季节的交季时期、雨季时期,肠道传染病如肠炎、腹泻、痢疾等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傣族民间常用具有清热消炎、收敛止涩、止血的植物药进行治疗。现介绍几种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傣药的性状鉴别。 1 三丫苦 傣语称“楠晚”,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 llepta(Spreng)Merr,]。功用消食化积,收敛止泻,治疗急慢性腹泻、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以茎枝及根入药。茎枝呈圆柱形,直径0.5cm~1.5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有细纵皱纹;嫩枝呈方柱形,表面灰绿色或绿褐色。质硬而脆,易折断。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4cm~6.5cm,小叶片呈矩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有腺点,叶两面光滑无毛。气微,味苦。 2 番石榴 傣语称“麻贵香拉”,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功用收敛止泻,用于急慢性肠炎、痢疾。以叶、树皮和果实入药,果实呈球形、梨状卵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及残存花柱,成熟后变为淡黄色或浅红色,表面稍粗糙坚硬,果肉坚硬,浅棕色,5室,有多数种子密集镶嵌于内;种子灰褐色,大如绿豆,呈不规则扁圆形或三角形。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叶片呈矩圆形、圆形、卵圆形、倒卵形,少数呈披针形,长5cm~13cm,宽3cm~6cm。先端圆或短尖,少数长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微反曲。上表面灰绿色至淡棕黄色,光滑或残留白色短柔毛(幼叶密被短柔毛),不满黑褐色细小腺点;下表面暗绿色至绿褐色,密被白色短柔毛。羽状叶脉12对~17对,于近边缘处相连,叶脉于上表面微凹人,于上表面隆起。叶柄长2cm~7mm。体轻,革质或厚革质,质脆易碎。嫩茎扁四棱形,密被白色短柔毛。气清香,味微酸面涩。 3 大叶千斤拔 傣语称“嘎三比龙”,来源于豆科植物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all,)Merr,]。功用消食化积,收敛止泻,治疗急慢性腹泻、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以根入药。根较粗壮,多有分枝,根头部常呈结节状膨大,残留的茎基较粗。表面深红棕色,有稍突起的横长皮孔及细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棕红色,木部宽广,淡黄白色或淡红色,有细微的放射状纹理。气香,味微甘、涩。 4 鳢肠 傣语称“皇旧”,来源于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e(L)L]。功用涩肠止泻,解痉止痛。以全草入药。全草被白色茸毛。茎圆柱形,有纵棱,长可达50cm,直径0.2cm~0.5cm。表面墨绿色或绿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卷曲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墨绿色,全缘或具细小锯齿状,叶两面均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直径0.4cm~1cm,花梗及苞片上均被毛。瘦果椭圆形而扁,棕色。气微,味微咸。 5 马齿苋 傣语称“帕拨凉”,来源于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 L.)。功用除风止痛,止痢,治疗腹痛下痢。以全草人药。全草皱缩卷曲,常缠绕成团。茎细长圆柱形,直径0.1cm~0.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黄白色。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暗绿色或深绿色,完整者展开后呈倒卵形,线段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朵~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 6 马鞭草 傣语称“芽夯燕”,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 L)。功用清火解毒,通气血,利三焦,消水肿,治疗胃脘胀痛、腹痛、下痢赤白。以全草入药。根茎圆柱形,长1cm~2cm,表面土黄色,周围着生多数根及须根。茎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直径0.2cm~0.4cm,灰绿色或黄绿色,粗糙,具稀疏的。质硬,易折断,断面边缘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叶对生,质脆,多皱缩破碎,灰绿色或绿褐色,具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