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六味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doc

六味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味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六味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比较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别。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用甲氨喋呤加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比较疗效差别。结果: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中药六味地黄汤为主方,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在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体征、功能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085-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属中医“痹病”范畴。我国的发病率为0.38%~0.44%,现临床所用西药和激素虽能使部分病人得到缓解,但起效慢,副作用明显。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我院风湿科2001~2004年期间住院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对本病的分类标准。均长期服用1~2种慢作用药(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及小剂量强的松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不佳,仍有关节痛及晨僵。按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2.18±3.92)岁,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1.37±1.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西医方面:主要表现晨僵、关节疼痛肿胀以及畸形,活动障碍等,有些病人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中医方面:主要表现头昏、腰痛、腰膝酸软无力,小腹凉,偶有心悸、胸闷,肢体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舌尖边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顽痹,证属肝肾阴虚,痰瘀阻络,寒热错杂。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氨喋呤10 mg,每周1次;静脉注射强的松1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黄芩、黄连、野菊花;待患者自觉心悸消失,头昏减轻,腰痛及腰膝酸软无力稍好转,将上方各味中药加量继续服用;待头昏消失,腰痛、腰膝酸软明显好转,将山药、牡丹皮加量,同时加用徐长卿、桑寄生、鸡血藤、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补血养血、活血通络;待肢体关节酸痛、麻木,屈体不利较前好转,加附子、肉桂温补肾妇,服至小腹凉感、腰痛、腰膝酸软消失,并将汤剂改为丸剂巩固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1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痹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建议的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关节肿痛明显好转,功能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有效:关节肿痛好转,主要化验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和治疗前比较均无进步。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见表1。 3 讨论 RA属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机制多有论述。早在《素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儒门事亲》则认为“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时至今日,现代医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潘氏等[1]认为RA不应以风、湿、寒、热来论其基本病因病机,而应从阳虚气弱,四末不温为基础,瘀血浊凝聚关节为基本病机来认识。风寒湿邪可诱发或加重病情,但RA关节病变的直接病邪却不是风寒湿之气。治疗时也步步顾及到阳虚与瘀血。刘氏等[2]认为,RA与一般的热痹不同,其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寒胜其热;主要是风寒湿三邪已经深侵到肝肾、筋骨,尤其是伤害了肾。且病程较长,寒湿、痰浊、瘀血、贼风互为影响,凝聚不散,经络闭阻,血气不行,又可加重病情,常见为肾虚寒凝证。中晚期RA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寒凝络闭,经络蓄热,痰瘀互结,风湿痹阻,脏腑之虚主要在肾,且有寒、热、阴、阳之别。李氏等[3]新近提出RA是“新病入络”的代表病证,毒损肢节络脉,络道亢变,络脉虚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 本研究中患者均久病,素体虚弱,不宜使用虫类等克伐过重的药物搜风通络,此类药物多为辛燥之品,具有一定的毒性,用之不当,易伤正气,正气一伤,邪气难除。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中药六味地黄汤为主方,益气养血,补其肝肾,扶其正气。同时配黄芩、黄连、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炎,以制其热,在患者体质逐渐增强的基础上再加以作用平和的桑寄生、徐长卿、鸡血藤、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补血养血,活血通络,以进一步增强体质,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并在滋补肾阴的同时配以附子、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