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寿善治疗慢性肝病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寿善治疗慢性肝病经验

吴寿善治疗慢性肝病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5-01 【摘要】慢性肝病属中医学积、胁痛、黄疸、臌胀等范畴,是由感受疫毒,情志郁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等伤及肝经、损及肝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 【关键词】肝病;辨证论治;专家经验;吴寿善 吴寿善是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著名专家,长期潜心于肝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形成了科学独特的辨证及处方用药规范,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肝病的宝贵经验,善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尤其在治疗慢性病毒炎肝炎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笔者随师门诊学习一年余,裨益颇深,现将其辨病辨证思想及临床处方用药特点分述如下。 ? 1 病因病机 吴师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不外是正虚邪恋,邪毒羁留营血,即湿热疫毒之邪,侵入气分,血分,直接影响肝、脾、肾以及气血阴阳。其病机复杂,始终处于虚实夹杂的矛盾中,正盛邪衰病情好转,邪盛正衰则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2 辨证分型 吴师根据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常将其分为湿热蕴结、 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分型论治,分期论治,基本方论治等形式,疗效显著,现将典型病例简介如下。 2.1 湿热蕴结型:周某,男,30岁,有乙肝病史6年余。于2010年9月因“身目尿黄,纳差一月余”就诊。患者一月余前劳累后出现身目黄染,纳差,乏力,恶心欲呕,腹胀,小便短少,色黄如茶色,大便溏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965U/L,谷草转氨酶802U/L,总胆红素 9 0 μmol/m L。乙 肝 标 志 物 检 测 阳 性,HBV - DNA2.3× 1 0 5 c o p i e s / ml。诊断为黄疸 。 病机为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胆汁外溢,脾胃运行失司。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吴师经验方: 茵陈、 丹参、 白花蛇舌草各24g 、茯苓、 连翘、 金钱草、车前子、郁金、蒲公英各15g、金银花、黄芩各10g, 制大黄 6g。嘱病人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勿食海鲜及动物内脏。用上方随症加减两月余,患者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1.0×1 0 3 c o p i e s / ml(转阴)。 按:慢性肝病湿热疫毒临床上内伏血分者多见,凡湿热内蕴型吴师用此方加减,如血瘀血热者,加槐角炭配地榆炭以凉血活血;大便溏泄不爽者用升麻配黄连以清热燥湿止泻;呕吐者用竹茹配代赭石降逆止呕。 2.2 肝郁脾虚型:刘某,女,53岁,有乙肝病史20余年,于2010年12月因“胁痛,腹胀三月”就诊。患者三月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胁肋胀满疼痛,纳食减少,脘痞腹胀,四肢倦怠,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弦。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80U/L,谷草转氨酶65U/L。总胆红素12.3μmol/m L(正常),B超示:早期肝硬化。乙 肝 标 志 物 检 测 阳 性,HBV ? DNA3.4× 104 c o p i e s / ml。诊断为肝积。病机为邪扰肝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致肝郁脾虚。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利湿为主。方用吴师经验方:茵陈、丹参、太子参、白术、车前草、二芽各15g,茯苓、黄芩、陈皮、香附、半夏、薏苡仁、高良姜、鸡内金各10g。嘱注意休息,调畅情志。守上方加减调理月余,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复常。 按:这一证型与情志失有关,合并痰湿者,吴师常用二陈汤,平胃散,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加减。 2.3 气滞血瘀:王某,男,56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于2011年1月因“反复肝区不适三年,再发加重半月”就诊。患者三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感肝区隐痛不适,近半月明显加重。面色晦暗,偶有胁肋刺痛,可见蜘蛛痣数枚及肝掌,腹部触诊肝脾肿大且质地较硬,舌质暗,脉沉弦细涩。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12U/L,谷草转氨酶59U/L, B超示:肝硬化代偿期。诊断为肝积。病机多为毒邪入于血分,不得透达,肝气不舒。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常用中草药有茵陈、丹参、白花蛇草各24g,柴胡、赤白芍、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各15g,郁金、丹皮、五灵脂各10g。守方加减三月,症状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 按:血瘀重者加三棱配莪术,脾阳虚者可用理中汤加减。 2.4 肝肾阴虚型 :张某,女,62岁,有慢乙肝病史15年,于2010年10月因“乏力,多梦半年”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失眠多梦,右胁隐痛,腰酸腿软,头晕目涩,心烦口干,舌体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60U/L,谷草转氨酶50U/L,B超示:肝胆脾未见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肝着,病机多为肝阴亏损,累及肾阴而致肝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