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应用.docVIP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应用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仿真内窥镜(VE) 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仿真内窥镜;体层摄影术;椎管狭窄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150-02 CTVE成像技术自1994年Vining等[1]首次报道以来,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内听道及鼻旁窦等管腔部位的显示已显示其独特的价值。椎管亦属于广义上的管腔结构,管壁骨质与椎管内容物密度差异大,具备CTVE的成像条件。笔者2005年10月~2006年8月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26例病变行CTVE成像,旨在探讨其对骨性椎管狭窄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5~61岁,平均36.5岁;病变情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8例,外伤性椎体爆裂性骨折6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4例,椎小关节骨质增生4例,黄韧带钙化3例,后纵韧带钙化1例。其中14例经手术证实,其余病例经临床及CT扫描证实。 1.2 扫描方法 所有病例行MSCT检查前均行X线平片检查。应用Philips Mx8000IDT 16层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头先进,以腰3为中心,扫描范围L1~S1平面。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200 mA ,准直为16 mm×1.5 mm,层厚2 mm,层距1 mm,螺距1,FOV 160~200。扫描时间4~8 s。 1.3 CTVE成像方法 将原始轴位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对病变区域先行MPR、VR成像,然后应用CTviewer的Endo软件行CTVE成像,将阈值中心设定为300 Hu,调节窗位及不同的视角、视距使椎管内表面结构显示达最佳效果,利用管腔导航技术全方位观察椎管的内表面形态,并与CT轴位、MPR及VR图像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CTVE图像表现 26例骨性椎管狭窄病变均获得满意的CTVE图像。在26例病变中,椎体后缘骨质增生8例,其中突入中央椎管4例,突入侧隐窝及椎间孔4例,表现为椎体后缘“丘”状或“鸟嘴”状突起,广基底,相应平面中央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变形、狭窄(图1);椎体爆裂性骨折6例,表现为椎体碎裂骨块影突入椎管内(图2);椎小关节增生4例,上关节突骨质增生肥大,向内、前突致侧隐窝狭窄(图3);椎体后缘软骨结节4例,表现为椎间盘后缘片块状影,与椎间盘分离(图4);黄韧带钙化3例,表现为侧隐窝及椎间孔后缘斑块状影;后纵韧带钙化1例,表现为椎体及椎间盘后方条状或斑块影,与椎体及椎间盘不相连。 2.2 MSCT轴位、MPR、VR与CTVE比较 26例MSCT轴位及MPR成像对骨质增生形成的骨赘、骨折块、椎体后缘软骨结节、钙化灶均清晰显示,对椎管内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椎管内硬膜外出血等软组织结构以及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情况亦显示清楚。26例VR成像均可立体地显示椎管外骨性结构的的异常,通过旋转可多角度观察,但对椎管内骨性结构的观察须通过切割技术,椎管内表面显示欠完整。26例CTVE均能立体、完整地显示椎管内椎体后缘骨赘、后移的骨折块、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小关节骨质增生及椎管内钙化灶,但椎管内软组织结构未能显示。 3 讨论 3.1 CTVE的基本原理 CTVE成像技术是利用三维表面再现(surface rendering)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的计算机软件功能,将CT扫描所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对空腔器官内表面具有相同像素值的部分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导航技术进行腔内观察,并赋予人工伪色彩和不同的灯光亮度,最后连续回放,即可获得类似纤维内镜进动和转向直视观察效果的动态重建图像[2,3]。 3.2 CTVE的临床应用 CTVE是一种非侵袭性和安全的检查方法。它适用于所有能经受CT检查的病人,由于它是一个影像后处理过程,因而不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并可结合CT轴位像反复回顾分析。从本组26例结果来看,在无需增加检查时间及体位的情况下,均能完成CTVE成像。通过调整病变部位的阈值及视角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