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8例小儿肠套叠辅助诊断临床价值[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复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9年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2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呈典型的“假肾征”或“套筒征”、“同心圆”或“靶环”征。测量其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s)为(14.6~34.8)cm/s,血管阻力指数(RI)为0.48~0.88。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腹部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检出率高、特异性强,能够早发现、早确诊,安全可靠,为临床复位治疗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肠套叠; 动脉血流峰值流速; 阻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81-02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以回盲型最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无痛、图像典型,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9年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3月~2009年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8例小儿肠套叠,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6个月~3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其中腹部包块18例,血便10例。发病时间最短40min,最长72h。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采用GELDGIQ 400pro和百胜esaote Mylab15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3.5~10MHz。
1.2.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嘱家属适当按压患儿四肢,减少患儿哭吵,对腹部进行全面探查,观察有无腹部包块、肠管扩张、腹腔积液及肠蠕动等情况,对可疑包块用高频探头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的结构、边界及与周围肠管的关系,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内血供情况。采用低流速设置,选择彩色速度标尺2~24cm/s,壁滤波50KHz,取样容积2mm,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尽量减小(应小于60°),观察套叠肿块内血流信号的稀疏或丰富程度,在显示血流的彩色信号部位采用PW多普勒取样,测量血流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呈“假肾征”或“套筒征”、“同心圆”或“靶环”征。腹部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可见不规则暗区,纵切面显示为多层平行的高低相间的回声带,称“假肾征”或“套筒征”,横切面为同心圆,即外层为环状低回声区,中心区呈高低相间的混合回声区,或呈一致性高回声,即“同心圆”或“靶环”征,见图1。
2.2 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的测定
部分病例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无明显改变,部分病例被套肠段肠系膜血流明显减少,仅见一两处星点状血流信号甚至无血流信号(3例),阻力指数增高。测量其动脉血流峰值流速为(14.6~34.8)cm/s,阻力指数为0.48~0.88。
2.3 肠壁水肿及经空气灌肠复位情况
超声检查过程中发现包块应观察套叠部分肠壁水肿程度,本组4例肠壁水肿明显,术中见肠壁缺血坏死行不同程度
肠管切除。13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其余均经手术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以回盲型最多。肠套叠的病理基础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套叠的肠管有最外面的鞘套、中间的套入部和最里面的肠管三层套筒,这一特殊的解剖结构形成了超声图像的特征表现,即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1]。
在疾病早期,由于套入内容物少,相应组织水肿较轻,组织间压力小,血流动力学方面受影响变化相对较小,其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进展,套入内容物越来越多,水肿加剧,肠壁肌肉痉挛,组织间压力增大,肠系膜静脉回流受阻,其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也相应增高,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发生缺血坏死[2]。本文结果显示,部分病例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无明显改变,部分病例被套肠段肠系膜血流明显减少,仅见一两处星点状血流信号甚至无血流信号(3例),阻力指数增高。测其动脉血流峰值流速为(14.6~34.8)cm/s,阻力指数为0.48~0.88。以上变化反映了肠套叠发展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
当早期肠管充血水肿,“同心圆”征中的弱回声层比例宽,套叠部位血流信号无明显改变,动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