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皮动脉穿刺行血气研究方法及体会.doc

新生儿头皮动脉穿刺行血气研究方法及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头皮动脉穿刺行血气研究方法及体会

新生儿头皮动脉穿刺行血气研究方法及体会[关键词] 新生儿;头皮动脉穿刺;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125-01 动脉血气分析是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最精确的方法[1]。危重患儿除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外,常并发机体内环境失调,导致酸碱平衡紊乱,通过血气分析通常能及时发现酸碱平衡失调,并正确判断其类型[2]。在我科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是临床诊断、抢救、用药的重要依据。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首选头皮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2006年9~12月,自头皮动脉穿刺采血3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9~12月,我科NICU从头皮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360例,其中男192例,女168例,胎龄(34.6±2.7)周,日龄30 min~28 d,出生时体重1 700~4 200 g,1 min Apgar评分(6.8±2.2)分 。 1.2 操作方法 1.2.1 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1.2.2 用物准备肝素溶液(每毫升生理盐水含100 U肝素)、2 ml注射器(抽取肝素溶液0.5 ml ,回抽注射器活塞并转动注射器,使内壁黏附抗凝剂即可)、4号半或5号半头皮针(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橡皮塞、消毒皮肤用物。 1.2.3 病人准备给患儿以温柔的抚触,使其保持安静。 1.2.4 摆放体位,选择血管患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助手固定头部,操作者位于患儿近侧,选择颞部及颞顶部区域内的动脉,主要为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一般动脉比伴行静脉隆起,不易压瘪,有搏动,呈皮肤色或淡红色,少数隆起不明显但能触及搏动,以清楚触摸到动脉搏动最有力处进行穿刺。 1.2.5采血选择好动脉后,取无菌棉签蘸安尔碘原液,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1~2遍,直径在5cm以上[3],待干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及过多的肝素溶液,操作者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上下面,左手拇指,示指固定穿刺动脉两端,针头与皮肤呈15°~25°角进针[4],刺入动脉,固定针柄,由助手回抽注射器取血0.5~1 ml即可拔出穿刺针,助手用棉签顺血管走行按压穿刺皮肤及动脉的两个进针点5 min以上。操作者迅速排尽注射器内的气泡,将针头斜面全部刺入橡皮塞,以隔绝空气,并转动注射器将血液混匀,使其充分抗凝,立即检测。 1.3 成功标准 按进针1次(即1次进针或退针后不再往前进针)即获所需采血量为成功, 否则视为失败。 2 结果 1次进针采血276例,1次进针后退针采血74例,失败10例, 一次成功率为97.2%。 3 体会 2.1 新生儿头皮血液供应丰富,血管浅表、皮下脂肪少,动脉高出皮肤,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头皮动脉暴露更加明显,穿刺成功率高且损伤小,而且没有相应神经伴行,造成误伤的几率小。 2.2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保温能力差,行头皮动脉穿刺采血时还有利于新生儿的保暖,避免挠、股动脉等部位穿刺时过度或过长时间暴露而使体温下降或不升,加重患儿病情。 2.3 采血前给患儿以温柔的抚触,使其安静。穿刺采血时,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因为患儿啼哭、屏气、挣扎等均直接影响血气的数值,特别是PaO2[5]。 2.4 必须用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血液标本,且采血前必将注射器内的肝素溶液及空气排尽,否则易引起酸碱失衡及氧浓度的判断的误差。 2.5 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采血后排出注射器内空气,针头刺入橡皮塞,并立即检测,以防止O2的消耗及CO2的产生,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 2.6 采血时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减少感染机会,采血毕,助手顺所穿刺动脉的走行按压穿刺皮肤及动脉的两个进针点5 min以上,避免动脉血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雁.儿科护理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4. [2]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72. [3]姜安丽.护理学基础(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94. [4]祝益民.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 [5]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6. (收稿日期:2007-02-2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