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疗效观察.docVIP

经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疗效观察

经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16例,黏膜下未注射抗癌药物,只行电切手术。二组20例,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并行电切手术。结果:随访6~58个月,平均32个月,肿瘤复发率一组25%(4/16),二组3例15%(3/20)。结论: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的疗效满意,复发几率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 黏膜下药物注射;膀胱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064-01 我院在2001年3月~2005年3月将36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分成两组,一组16例,未注射抗癌药物,只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二组20例,经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并行电切术,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49.5岁,病程3周~1年,均以无痛性、间歇性血尿伴不规则血块来院就诊,经B超 、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肿瘤单发25例,多发11例,瘤体直径最小1 cm,最大3 cm,位于膀胱三角区10例,膀胱后壁16例,膀胱侧壁10例,术前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T1期15例,T2期20例,T3期1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取结石位,在心电监护下采用硬脊膜外腔麻醉,肿瘤位于膀胱侧壁者加同侧闭孔神经阻滞麻醉,采用德国欧林巴斯电切镜,黏膜下注射针由张家港市沙工医用电器厂提供,为不锈钢制品。经膀胱镜插入膀胱内注射针,抽取5 ml药物(生理盐水40 ml加丝裂霉素C 20 mg或10-羟基喜树碱40 mg),注射于肿瘤基底部的膀胱黏膜下,应用欧林巴斯电切刀在电视系统监视下进行操作。对较小的肿瘤可一次切除瘤体,然后对基底部及其周围1.0 cm的膀胱黏膜做电切(至浅肌层)并电凝止血;对较大肿瘤由于焦痂覆盖,无法判断肿瘤基底部电切情况,可用异物钳摘除焦痂观察,如有残留可继续电切及电凝。为预防黏膜下残留肿瘤细胞,治疗完成后再取上述药物20 ml,经注射针于膀胱黏膜下进行多点注射。此后2周仍定期行丝裂霉素C或10-HCPT膀胱灌注治疗,每次治疗前复查血常规及尿常规。 2 结果 电切后可见瘤体形成焦痂并脱落,基底及其周围呈苍白色凹陷,黏膜下注药可见膀胱黏膜明显水肿。黏膜下注射药物行电切手术20例的患者,获得6~54个月随访,分3个月做一次膀胱镜检查,复发3例,复发率15%。黏膜下未注射药物,单纯只行电切手术的16例患者,获得6~54个月随访,复发5例,复发率为31.2%,以上病例术后均有轻度尿路刺激症状,但对症治疗2~3 d症状消失,无膀胱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亦无膀胱挛缩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尿内致癌物质长期刺激是膀胱肿瘤发病的主要原因,膀胱癌术后复发原因除手术切除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外,主要原因是术中不典型增生活跃的移行上皮细胞,肉眼不易发现,使癌旁的肿瘤细胞残留,手术后而癌变,此外癌细胞常可浸润到黏膜下及肌层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肿瘤细胞可随之发展成新生肿瘤,通过两组对比,作者认为经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膀胱浅表肿瘤的疗效要比单纯只行电切效果好。 它具有以下优点:①肿瘤基底注射抗癌药物,让瘤体隆起,使电切刀更容易接触病灶,治疗更彻底,无膀胱穿孔之并发症。②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可以杀伤肉眼不易发现的原位癌和增生活跃逐渐癌变的细胞,注射后可引起黏膜上皮变性甚至坏死脱落,肿瘤细胞随之脱落,同时也有利于杀伤黏膜下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的癌细胞。③药物直接注入黏膜下,自尿道排泄少,药物作用时间长。④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我们认为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切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生存率,而且药源广泛,无需特殊设备,是治疗膀胱浅表性早期肿瘤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amm DL,Riggs DR,Tragnelis CL,et al. Apparent failure of current intravesical,chemotherapy prophylaxis to influence the long-term, course of 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J].Journal, 1995,153:1445-1448. [2]张卫星.膀胱黏膜下注射方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5,10:281-28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