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内窥镜下检查诊治真菌性外耳道炎体会
耳内窥镜下检查诊治真菌性外耳道炎体会[关键词] 耳内窥镜;外耳道炎;真菌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145-01
目前,真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应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断真菌性外耳道炎,提高了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诊断率。我院于2005年11月~2007年2月在门诊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治真菌性外耳炎患者共3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总结2005年11月~2007年2月在我院门诊检查的外耳道炎患者179例中,真菌感染37例,占20.67%,男28例,女9例,年龄25~92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2~12个月,单耳32例,双耳5例。所有病例的共同症状为外耳道不同程度瘙痒感,伴耳闷塞、不适感28例、耳道有黏性的分泌物6例、耳鸣8例、耳痛4例。
1.2 真菌感染的因素
有院外挖耳病史15例,院内曾取耵聍3例(1月后诉耳痒、耳闷、不适,分泌物涂片查见真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乳突根治术后3例,9例患者自身合并有脚癣,无明确病因3例。其中11例曾有局部滴3%硼酸酒精或抗生素中含激素等药物治疗史。
1.3 检查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采用杭州桐庐医疗光学仪器厂产EGJ-B型耳内窥镜,在耳内窥镜下用耵聍钩或耳钳取出外耳道内分泌物,如果分泌物硬,难以取出,先用3%双氧水或5%碳酸氢钠液浸泡30 min后再吸出,并清除净外耳道内分泌物。取出外耳道内分泌物送检验科做涂片检查。
2 结果
2.1 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对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诊断为标准[1]。
具体诊断如下:
(1)耳内窥镜下所见,20例外耳道内有灰黄色密集的粉末状、绒毛状或颗粒状霉苔堆积;8例有大量湿性霉菌团块样物,皮肤和(或)鼓膜充血或水肿;9例耳道分泌物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筒状或膜片状坏死样物;其中6例外耳道皮肤增厚,外耳道变狭窄,4人有鼓膜紧张部穿孔。
(2)37例外耳道取分泌物涂片实验室检查,均查见真菌菌丝或孢子。
2.2 治疗与转归
37例患者均在耳内窥镜下彻底清洁外耳道分泌物,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滴耳3~4 次/d,嘱患者取患耳朝上的侧卧位,将药液1~2 ml滴入外耳道内,浸泡30 min后患耳朝下,倾倒出外耳道内药液。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3%双氧水洗耳后,新霉素与氟康唑液交替滴耳。15~20 d后复查,所有病例临床症状消失,耳内窥镜下检查患耳干无分泌物,除4例鼓膜紧张部穿孔外,全部治愈。第1个月和3个月分别复查1次无复发。
3 讨论
真菌属条件致病菌[2],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黏膜处,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长时间使用抗菌素,激素等可使真菌大量繁殖,引起真菌感染。本组资料显示外耳道炎中真菌感染占20.67%,真菌感染目前已成为外耳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前外耳道损伤是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中15例有在外挖耳史,多为男性患者,不注重个人卫生,部分人认为到医院挂号看病麻烦费时,故在理发店、洗浴中心、公园等用不洁的物品挖耳,导致挖耳造成的耳外伤而被感染;外耳道潮湿也是引起外耳道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如游泳外耳道进水,导致外耳道潮湿;有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或慢性中耳炎中耳根治术后长期使用抗菌素及激素药水滴耳,也易引起外耳道的真菌感染。另有3例院内交叉感染可能是消毒液被污染而致。
耳内窥镜的优点。耳内窥镜分辨率高,照明亮度好,观察清晰,在视频下能非常清晰地看见外耳道内真菌改变的特征,治疗时能非常准确地夹取外耳道分泌物,特别是深部紧贴鼓膜表面的分泌物。应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断真菌性外耳道炎,能大大提高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诊断率。
针对外耳道炎真菌感染途径,临床医生要提高对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认识,做好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杜绝感染源,合理用药,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3. [2]郑鹏凌,梁象逢,刘伟.耳真菌病[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28(3):137.
(收稿日期:2007-05-28)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