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及土城子组脆韧性变形带特征-中国地质
第 卷第 期 中 国 地 质 ,
18 6 ABC/18 ’B/6
年 月 :#;;:= ’ ?@’, ,
1))1 ’BD/ 1))1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及土城子组
脆韧性变形带特征
张计东 李 翔 李广栋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 )
提要: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域上位于“尚义 平泉”大断裂带的中段,属燕山期板内造山运动产物。发育在中生代
!
断陷盆地的北侧,由两条主断裂控制上、下两个推覆体由北向南依次逆冲,原地系统由中生代土城子组及以下地层构
成。根据对断裂带中同构造期的石英正长岩脉的样品+!,-法测年,获得同位素年龄为.*/01/(234 ,故认为本区逆冲
推覆构造形成时代应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中生代地层中局部形成脆韧性变形带。
关 键 词: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土城子组;脆韧性变形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56 , )))!(*7 1))1 )6!)(81!)
古北口地区原属尚义 平泉断裂带的通过区,该 作用,北部的太古宙变质岩被推覆到中元古代地层
!
[]
之上,而南侧的中元古代地层与太古宙变质岩为角
断裂过去被认为是一条具深断裂性质的断裂带 。在
平面展布上,总体走向近 ,断裂中段向南微凸。 度不整合关系! 。中生代陆相火山 沉积盆地(遥桥
#$ !
沿线分布有太古宙变质岩,中—晚元古代海相沉积 峪盆地的西北部)向南东方向出露面积较大。主要
地层、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以及不同时代的侵入 由中侏罗世地层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构
岩。经过对本区开展的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 成。九龙山组为一套由杂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砂
%
! 岩组成的浅湖相沉积,在南部直接超覆于元古宙地
合最新区域地质资料 认为该断裂带为一条巨型逆
冲推覆构造带,致使中晚元古代地层被推覆到中生 层或太古宙变质岩之上! 。髫髻山组为一套中性火
代地层之上。 山岩。土城子组由下而上可分(段,岩性为紫红—灰
紫色复成分砾岩、砂质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形成于冲积扇—扇三角洲到滨浅湖的沉积环境中。
[]
中—晚元古代侵入岩沿断裂北侧分布,岩性为斑状
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 ,主要由
太古宙变质岩、中—晚元古代和中生代地层以及 钾长花岗岩。
中—晚元古代侵入岩构成。太古宙变质岩分布南北 该区早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中期,地壳以拉
两侧,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