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SFTU,V FW XYZ[U\ TU[]Y^[_‘(@Y,V_@ ^L[YULY^ )! ]5I* %+! U5* %! SJ32 )##’ ·) ’ ·
·述评 ·
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王玉凤!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 ###$% )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分子生物学;执行功能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011231453 6274841 9:;20814=41: 64562 ,,?@? )是最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问题。主要
表现为与患儿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
,?@? 被认为是一种局限于儿童期的疾病;但到)# 世纪$# 年代初,相继有很多学者对
和学习困难。以前,
,?@? 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发现,?@? 患者到青春期后,其,?@? 症状、综合征、尤其是社会功能并未达
到缓解[ A % ],而是,?@? 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且有更多共患病和社会问题出现,对患者的学业、职
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 ,B ]。学者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提出了,?@? 是一种慢性、
终身性疾病。
! ,?@? 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具有以下特点。( )患病率高:国内外报道学龄儿童的患病率为%C D -C [- A # ]。() )损害重:患
者是学业和职业成就低的高危人群[( ,B ],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 )疾病呈慢性终身性过程:’#C
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C 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 A % ];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
危险性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增加[( ,B ]。(( )可治疗性:大量的研究表明
[- ] [’ ]
该病有有效的、可用的治疗方法 ,而且这些治疗方法有循证医学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E@F )也指出,
,?@? 可以花费相对较低的费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患者尚未得到适当
如果诊断合理,
的治疗。根据E@F 从患病率是否高、损害是否重、是否呈慢性、是否可治疗等方面对,?@? 的考察,,?@?
无疑属于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范畴,需要整合医学、教育、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应对。
# ,?@? 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本领域的研究前沿
虽然,?@? 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 是具有复杂遗传特征的家族性疾
病,遗传度平均为# * ’- ,提示遗传因素在,?@? 病因学方面起主要作用。上世纪末,G0HI2: 和J112 均指
出,人类基因组完成的同时或以后,,?@? 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可能是取得卓越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 ,+ ]。
近# 年,研究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经过 K210 分析后依据综合的! 值,其中有##$ 、##% 、# ’、
[)# ]
#() 、%*)’’、)’+( 和,-.*/% 基因与,?@? 相关 ,然而这些基因与,?@? 关联的! 值从 * $ 到
* (- 。这些相对比较小的! 值表明了遗传因素对,?@? 的作用是通过多个微效基因共同实现的。同时也
说明了很多研究结果难以重复的原因,因为很多独立的小样本研究对于微效基因的检验效力都不足[),)) ]。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容易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病例.对照研究可能因为人群的来源混杂而易造成假阳性结
[)% ]
果,而基于家系的研究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还有一些研究因为所研究的人种不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可能有差异;或者采用的诊断或表型划分方法不同,也会造成研究结果间的差异。
综上所述,微弱或不一致的关联结果,制约着,?@? 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制约着我们对,?@? 病因
学,尤其是对其生物学基础的研究。那么对于未来的候选基因研究应采取何种更好的策略以便有足够的统
计效力来检出那些微效基因呢?目前一些,?@? 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空白模板通用.docx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完整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pdf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VIP
- 医院物业后勤化管理重点部位强化清洁方案及消毒隔离措施方案.docx
- 增量学习与类增长的融合.ppt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Siemens S7-1200 (煤炭工业应用)_(11).项目案例分析:矿井提升机控制.docx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docx VIP
- PROE-Program程序设计全解析.doc VIP
- 2014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4J938.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