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奖惩决策特性与程序正义知觉关系之研究—归因理论观点
獎懲決策特性與程序正義知覺關係之研究
—歸因理論觀點
羅新興
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暨後勤管理研究所
lss160@ms.ndmc.edu.tw
摘 要
程序正義係指決策過程的正當性。如果組織成員認為特定人事決策傾向「對事不對人」,
則比較可能認為該項人事決策具有正當性;如果組織成員認為人事決策是「對人不對事」,則表
示他們認為該項決策是不公正的。然而,決策特性如何影響到組織成員的「對事」或「對人」歸
因呢?本研究針對此問題進行實證調查。研究以國軍組織的行政獎勵與行政懲罰為情境,探討組
織成員的決策特性與決策歸因的關聯性、決策歸因與正義知覺的關聯性以及程序正義知覺與生涯
期望的關連性。分析有效樣本計 136 份,研究發現如下:1.組織成員愈認為特定行政獎勵及行政
懲罰決策的考慮焦點是當事人的實際行為,則愈傾向認為該決策是「對事不對人」。2.組織成員
愈認為特定行政懲罰決策的考慮焦點是當事人的個人特質,則愈傾向認為該決策是「對人不對
事」。在行政獎勵的決策情境並無此關聯性。3.組織成員愈認為特定行政獎勵決策的考慮焦點是
當事人的背景關係,則愈傾向認為該決策是「對人不對事」。在行政懲罰的決策情境並無此關聯
性。4.組織成員愈認為特定行政獎勵及行政懲罰決策的穩定性愈高,則愈傾向認為該決策是「對
事不對人」。5.組織成員愈認為特定行政懲罰決策的控制性愈高,則愈傾向認為該決策是「對事
不對人」。在行政獎勵的決策情境並無此關連性。6.組織成員愈認為特定行政獎勵及行政懲罰決
策是「對事不對人」,則愈認為該決策是公正的。7.組織成員愈認為特定行政獎勵及行政懲罰決
策是公正的,則對於個人在軍旅發展的生涯期望愈高。
關鍵字:決策焦點、決策穩定性、決策控制性、決策歸因、程序正義
壹、 緒論
一、研究動機
國軍的行政獎懲公正性一直為組織成員所垢病。除了特定事蹟的獎懲外,行政獎勵的「獎
點分配」經常是主管對部屬的酬庸分配;行政懲罰更可以從軍中流傳的「軍中事情可大可小」一
語看出因人而異的標準。就獎懲的功能而言,行政獎勵與行政懲罰是在強化特定優良行為與弱化
特定不當行為,換言之,組織實施行政獎懲的對象應該是「行為」而不是「人員」,行政獎懲應
該是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而要避免被組織成員認為是「對人不對事」。
組織成員如果認為特定的行政獎懲是「對事不對人」,則比較容易產生獎懲公正的印象,
反之,如果組織成員認為行政獎懲是「對人不對事」,則比較容易產生獎懲不公的想法。由於行
政獎懲對組織成員的人事權益影響很大,所以組織成員對於特定行政獎懲的正義知覺,往往會對
其工作態度及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然而,一個行政獎勵或是行政懲罰的決策過程,有哪些線索
可能會影響到人們對決策公正性的判斷呢?而人們又是如何將這些線索與正義知覺產生關聯性呢?
是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懷疑人們會利用歸因的方式將所觀察到的決策特性進行簡化,例如,如果組織成員
觀察到特定的行政獎勵是發佈給主管的親信,那麼就有可能會懷疑是主管的偏私行為,因此可能
會將這項行政獎勵歸因為「對人不對事」,又例如假設組織成員觀察到特定行政懲罰與過去的常
態慣例不同,則很可能會懷疑這項行政懲罰是用來「殺雞儆猴」的,所以有可能會將這項行政懲
罰視為「對人不對事」的決策。同時,本研究也懷疑組織成員對行政獎懲的決策歸因會影響其公
120
正性的判斷。長此以往,組織成員累積對獎懲決策的公正性印象,將可能影響他對個人事業前程
發展的生涯期望。歸納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行政獎勵及行政懲罰的決策特性與決策歸因的關係。
(二) 、探討行政獎勵及行政懲罰的決策歸因與程序正義知覺的關係。
(三) 、探討組織成員對行政獎勵及行政懲罰的程序正義知覺與個人生涯期望的關係。
貳、 文獻探討與研究假說
一、正義理論與實證
組織正義(Organizational Justice)是晚近組織行為理論的重要課題之一(Greenberg,1996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