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界对孝及《孝经》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汉学界对孝及《孝经》的研究

第4期 阅江 学 刊 No. 4 2013年8月 Yuejiang AcademicJournal Aug. 2013 ·探索与争鸣· 美国汉学界对孝及《孝经》的研究 ———兼论海外汉学的研究范式 孟庆波 (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063009) 摘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占有显要位置。 孝及总其大成的《孝经》一直是美国汉学家 关注的焦点之一。 1996年,戴梅可发表《汉代中国的儒孝和个人主义》,从中国文化内部出发, 提出儒孝地位的上升、涵盖面的扩大最终导致汉代政权的衰落;1998年,侯思孟发表《孝在古代 中国的地位》,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考察孝,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孝在中国早期历史(商至 两汉)中的演变,力图就中西文化进行对比。 海外汉学的学科背景、问题意识、理论手段等,完 完全全是西方的。 研究海外汉学应当从西方学术文化的内部出发,对比比较文化的研究理路, 审视海外汉学在外国学术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对西方学术史进行“外国学”研究。 关键词: 孝;《孝经》;海外汉学 中图分类号: 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分类号: 1674⁃7089(2013)04⁃0060⁃06     孝在中国古已有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 “所有的共同体行为都为纯粹私人的、尤其是亲属 核之一,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作为对这一观念的 [1] 的关系所淹没与制约”, 而这个亲属关系的核 集中阐述,《孝经》规范了儒家的角色伦理观。 心,恰恰就是孝。 作为中西文化的一个基本差异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入十三 点,美国学者对孝及《孝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 经。 孝作为中国精神内核的一部分、《孝经》作为 究。 梳理这些成果,可以洞见西方学者的致思方 文化典籍之一,自然成为海外汉学的关注点。 美 向和研究方法,加深对海外汉学的理解和把握。 国作为当代海外汉学的研究重镇,其对孝及《孝     一、美国汉学界研究孝及《孝经》的代表文献 经》的研究别具典型意义。 与西方人与神直接关联的神学模式不同,古 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美国人对于孝的认知 代中国人通过祖先与神进行沟通。 中西文化在渊 和介绍,可以追溯到18世纪。 1736 年 12 月,Syl⁃ 源上已出现分野,中国的孝也迥异于西方。 作为 vanus Urban 在《绅士杂志》 (Gentlemans Maga⁃ 儒家文化中“仁”的基本内涵,孝在中国传统价值 zine)上发表的《中国孝行典范》(Example of Filial 观念中具有至高的地位。 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 Piety in China)一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文 收稿日期:2013-03-2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2007JJD751073) 作者简介: 孟庆波,男,河北卢龙人,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1级博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欧美汉学史研究。 60 孟庆波: 美国汉学界对孝及《孝经》的研究 [2] 献。 1788 年5 月,《哥伦比亚杂志》(Columbian of SocialPsychology)上发表《中国教师的威权与敬 Magazine)上刊登了《中国人的孝:概述》(An ac⁃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